《石泉县文史资料》
据《县志》,“洞在邑西二十里,陡壁悬岩,下为洞口,深黑不可测,中出烟雾,缭绕洞头,若织霞然,流声淙淙,若箫鼓之音,每遏元旸,官民往祷取水,随祷随应,名为灵湫,民社赖焉”。
烟波洞出城西,溯汉江而上,约四十余里,其北岸,峭壁悬岩,山麓有洞,其洞大而且深,洞内有泉,旧时迷信,天旱时人们常来求雨,认为有灵,故称其泉日灵湫。
此景,欣尝之处有三:其一为“烟”,其二是“波”,其三乃“洞”。祈雨时,人数众多,举火为炊,燃薪洞中。无风时,浓烟袅袅腾空,姿态万千,煞是可观。洞外江面,每当夕阳朝霞,掩映水面,似若万顷银波,景色绚丽。故以烟波灵洞而命名。志书诗曰:
洞天豁敞俯江城, 中泻灵湫旧有名,
旱魃时来虔祷祀, 片云头上雨倾盆。
自七十年代,石泉水电站大坝建成后,坝上水域成为水库,洞被淹没,不复再现。
出处: 《石泉县文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