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文史资料》
县西北十华里古堰滩处,小地名“金铃岩”。岩边有株苦楝子树,中药将其果称为“金铃子”,因以得名。岩上建有魁星楼一座,尖顶飞檐,四角悬铃风吹铃动,时发叮咚之声。或曰其岩即以此铃而得名。对岸(饶峰河南岸)与古源洞古寺相对峙(古源洞乃地下暗河之出口,泉水清澈,农民修堰用以灌田)其堰名“兴仁堰”。洞与堰各取一字,故名“古堰”。寺庙前后,古木参天,古气盎然。饶峰河、大坝河汇流其间,风景优美。
相传此为明季郄参议认父处。参议幼时,元末其父避难山中;由母抚之,长为进士,赴任过石,适其父在驿夫之中,其母见之,因以相识,传为美谈。
现此处变化较大,自西万公路通车后,已成了川陕要路。昔日魁楼已于六十年代修路所毁,金铃树亦被砍伐。寺庙已改建和扩建为学校。马路两旁有区级机关,邮电所及商店等,俨然形成街道。河上修建大桥,两岸连成一气,另是一番新兴气象。
出处: 《石泉县文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