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安康>平利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佛殿山记

古沣


  平邑在万山之中,其东南二百里许奇岩怪石,或起或伏,绵亘十余里,独有奇气。
  先是榛棘未辟,林树箐密,民鲜有至者。乾隆二十六年,猎户胡姓诣其中,登绝壁下望骨栗,将返,忽见山羊自石壁横缝中出,以为前无路,必可得,乃攀崖迹之,竟不见。已而得石洞如屋状,中有元帝像,披发仗剑,神气如生。其两旁像多亏坏,心异之,归以语山主李鸿儒,儒视之,果然!寻其创修年月,并无碑记可考,旁有二洞,左曰“朝阳”,广袤不过丈余;右为“壁月”,岩深与朝阳等,而广差过之。二洞之间,树有倒生者,因名之曰“天树”。又香炉台去洞前三四百步,亦森耸有致,台右有清石溪,溪水入冲河上流,潆回九折而与太平河之水合绕孤山石,宛如二绳系球状。笔架山五峰并峙,皆秀异,与佛洞相掩映,佛洞后稍上有古庙迹,砌石宛然。由庙迹而上,层峦叠嶂,旁出无数,其正中一脉,窄或二三尺,宽亦仅丈余,形如游龙,不可端倪。再上为晒药峰,孤嶂高耸,常有白云封其巅。说者谓:仙人晒药于此,故以名峰。云从峰左下,麓有积水,为九龙潭,潭深不可测,溪水自石坎飞流,其声如雷,清绝之境不能殚述。
  遂募僧。因旧址创修殿宇,因名其山为佛殿山。祈祷灵应,远近求祝者,绎络不绝。
  评介:本卷收录了古沣的四篇文章,各为一体:诗、序、碑记、游记。《平利县钞本志·序》对清雍正年间平利的县况有生动而真实的描述,城周不过三里,居住不过二十余家, 以“城”名之实过誉了,不过如同今之一小小村落。合县六百余户却“散于六百里竹箐荒茅之中”,七品官管辖的人口不过如同今之一村之长。250余年后的今之平利已有数十万人口。人口成百们的增加,而资源却不加增,昔日官吏叹山大人稀,今日则叹人口爆炸,资源匮乏。鉴古而知今,这便是志书的作用。难怪古沣不嫌邑小民贫而汲汲乎修志。时代不同了,而志乘“有裨于政教”的作用并未改变。《中皇山女娲氏庙碑记》广征文献,论述了一个重要问题:女娲是三皇之一,她的治所在平利中皇山。一般认为这仅是传说,然作者言之凿凿,肯定女娲有其人,且曾以中皇山为其“皇都”以德治天下。若将安康“姚墟”的传说联系起来看,古沣的论断并非无稽之谈。在原始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安康有先进的原始文明,是华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佛殿山记》写作者喜出望外的发现,似重演了陶渊明遇武陵渔人而发现桃花园的故事,文字和结构与《桃花园记》相似之处颇多。行文简洁通达,是篇好游记。平利文人中古沣算得上佼佼者。
  

出处: 《安康艺文大观》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