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名胜故事》
兴安厚之
昔有郑交甫,汉滨遇神女。
解珮又赠珠,颔首轻拂衣。
此情不可禁,回顾人已去。
浊世佳公子,常盼伊人归。
这是流传在安康汉滨的一首古风民谣。说的是周召公教化汉上时,有个叫郑交甫的青年人,从楚国来到汉皋,路过汉滨,遇见两个衣着华丽的女子,戴着环珮蚌珠,风致绰约,姿容艳冶,不禁心动神摇,上前以言挑之,二女莞尔一笑,以目回答。郑交甫大喜,请她们留下环珮,以为相遇纪念。二女果然解珮相赠。他小心地揣进怀中,告别二女,走不到十步,便探怀取珮观赏,却发现所赠之珮已经失去,于是回顾二女,亦不见了踪影。
这个故事在传诵过程中,被不知名的诗人改编成诗歌,后来又被孔子收进《诗经》里,在《诗·国风·汉广》中这样歌唱道:“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翻译成白话就是“南方有高树,不可休息哟;汉水有游女,不可求的哟。”西汉时,今文诗学的开创者韩婴,在研究《诗经》时,杂引古事古语,引诗以证事,所著《韩诗传》里就有郑交甫过汉滨遇二女的事,而二女解珮、弄珠的儿女情态,便化作一见倾心,赠物留情的典故,成为千古美谈。建安七才子之一的徐干,在《喜梦赋》中,开始将二女神化;“昔嬴子与其交游于汉水之上,其夜梦见神女。”从此,汉水神女便树立起中国最早的河流女神形象。曹植《洛神赋》中的洛神,便是以汉水游女的形象塑造出来的洛水女神:“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而把汉水神女定位于安康汉滨,是唐代的山水诗人孟浩然。他在四十岁的时候,由楚至长安,应试不第,为了排遣失意后的沮丧心情,从汉江水路返回襄阳老家,从而得以游历安康一地。安康本是汉时西城县地,建安二十年,曹操取汉中,分西城、安阳置西城郡。故西城又曰安阳。孟浩然就是在这里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登安阳城楼》诗,极力赞扬安康山水之美:“楼台晓映千山廊,罗绮晴娇绿水洲。”并且想象傍晚来临,夕阳斜照,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一轮初升的明月;就象1000多年前踏波而来的汉水神女,手持珠子到汉滨游玩:“向夕波摇明月动,更疑神女弄珠游。”就这样在安康世代传颂:她或遨游于汉滨之区;或泛舟于汉水之上,山光水色衬托出飘逸的倩影,碧波清流装点出秀丽的丰姿,是安康山水自然灵气的象征。
印证故老之言,大同而小异。据说,汉水神女是大地之母女娲的影子变化出来的。混沌之初的一天,忽然天塌地陷,大地向东南倾斜,日月星辰错位,世间一片黑暗,大水从天空裂缝处滚滚而下,九州洪水泛滥,一些毒虫猛兽,妖魔鬼怪趁机倾巢而出,残害生灵,女娲抟土所造的人类面临空前大劫难,作为人类的母亲,她不能袖手旁观,决定炼石补天,拯救人类。于是从位于平利的中皇山来到天柱山,在山顶矗起熔炉,然后下到汉江捞取五色石子投进熔炉,因为要不断从汉水捞取五色石熔炼补天,时间一久,就把影神留在水中。等到女娲补好天上的裂缝,用炉灰止住淫水,剪除了兴风作浪的毒虫猛兽后,来到江边准备清洗沐浴时。忽见自己的影神从浪花中站了起来,望着女蜗亲热地喊声“妈妈”,便扑进了她那宽阔而温暖的怀抱。女娲端详着从浪花中诞生的宁馨儿,激动的热泪盈眶,小女儿长得修眉皓齿,玉骨冰神,婷婷袅袅,态度悠扬,媛嫒姝姝,性格温雅,真是人见人爱。女娲取下自己衣服上挂的环珮和戴在脖子上的蚌珠,将女儿装饰一新,又怕她寂寞,召来那只在汉滨游荡的美丽孔雀,变化成女儿身,终生相伴自己的影神。
从此,人们经常见到二女,或泛舟汉水,或踏歌汉滨,有时想起女娲,就把脖子上的珠子取下来抚弄把玩。从而吸引住不少青年人的目光,都想和二女亲近,或试探着搭讪说话,二女也不故作忸怩,总是笑脸相对,善气迎人,但是,—转眼就失去了踪影。直到有一年,郑交甫从楚国来,在汉水岸边碰上二女,以言挑之,二女解珮相赠,转眼不见了人影,并所赠之珮亦已亡去。有关汉水游女的传闻,这才在民间传播开来。于是,一些心仪二女的人便编成了歌曲唱道: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二女之事暂且不表,再说女娲斩除毒虫猛兽时,有一条侥幸逃脱的大蛇,跑到大巴山丛林密笕中蛰伏起来,也不知过了多少年,大蛇蠢蠢欲动,开始扑猎林中的兔子、小鹿充饥,它吃光了林子的小动物,便吃山上的野猪、野牛,最后竟然把大象也作为它的猎物、毫不客气地吞下肚去。《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就指的是这条大蛇。大蛇受日月之精华,动物精血之滋润,长的越来越粗大,头抵紫阳二州垭,尾扫镇坪鸡心岭,腥臊气直达天廷。于是,玉帝掩鼻授命李铁拐率吕洞宾等八仙下界收伏。八位仙人驾祥云来到汉皋,见这畜牲已经修炼到雷劈不伤,电殛不死的地步,怕斗起来殃及无辜人民,于是进山作法,这地方以后就叫了八仙镇。八位仙人使法术把大蛇变成一只黑龙,囚禁在化龙山上,便上天复命去了。
大蛇变成黑龙后,倒也安分地待在化龙山上。一年一年过去了,它的野性又露了出来,忽一天,化龙山上雷鸣电闪,狂风拔树,大雨倾盆而下,黑龙突然撒起野来,挟起丈高洪锋,象乌云压顶一样扑向汉江。居住在汉滨两岸的男女慌乱地奔出家门,纷纷向高阜逃命。这情形惊动了二女,急忙赶去查看,只见黑龙摇头摆尾,一会儿向西逆流而行,一会儿向北逐波而下,不时腾空跃起,嘴一张,喷出几丈高的浪头,铺天盖地的呼啸而来。二女心想,要是叫这恶龙下到了汉江,岂不是又要洪水滔天?于是,毫不犹豫地解下女娲之珮,迎空祭起,那环珮一道金光向黑龙飞去,不偏不倚正套住黑龙的脖项,牢牢地把它锁在锁龙沟中。虽然洪水仍然冲开一道涧峡,一泻千里向汉江奔去,但是没有黑龙助长声势,洪水已是强弩之末。黑龙被制服了,涧峡中的大水,却仍然白浪交飞,澜湍萦迥,声势逼人,弥漫在山谷上空的水雾终日不散。雾聚为岚,这条涧峡便有了岚谷之名。岚谷水如泱汤,疾速奔向谷中,冲入汉水之中。于是,二水相斗,波涌浪急,涵澹澎湃。行船至此,或倾覆货物,或淹溺人民,成了汉江上闻名色变的险滩。二女担心过往船只的安全,常化作村姑在岸上行走,指点行船和游人,劝他们绕道缓行。时间久了,人们也就熟视无睹,只知道汉江上有两个做善事的女菩萨,而忘了弄珠游女的艳名。因此,二女索性和普通人一样,取名女娃和翠屏,在汉水之滨结草为庐住了下来。
就这样,不知又过了多少年。有一天,汉江上游下来一条客船,一个玉树临风似的青年人站在船头观赏两岸景色。突然,眼前一亮,见汉江左岸有二女招手,风致婀娜,心中一动,吩咐船工靠岸,自己走下船,只见山石之畔,芳草如茵,一个姿容艳丽的女郎,手上抚弄着珠子,迎着自己的目光,意似欢迎他弃舟登岸。于是,便借故走上前说:“请问二位仙子,此处可是安阳境界?”女娃笑而不答,翠屏接道:“此处正是,公子何处来?”青年趁机自我介绍说:“在下张云飞,家父乃西城太守,今奉父命从长安来。”女娃看着张云飞,见他虽面如冠玉,却印堂发暗,知其难逃水劫,便婉转说道:“公子,前行即险滩,回头是岸”。张云飞见女郎乌鬓翠黛,目盈盈若秋水,说话时笑靥深绽,早已心驰神往,根本就没有听进女娃的话。翠屏看他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忍不住用手推了一下,笑道:“痴公子,我家姑娘叫你从岸上去。”张云飞一惊,尴尬地一笑:“姑娘,在下失态了。”于是解下身上所珮之珮,双手递上说:“今日邂逅二位姐姐,是我前生有缘,请留此珮,并请姐姐手润之珠相与,以作他日之念。”女娃含羞收下张云飞之珮,也把手上的珠子奉上,张云飞喜出望外,接过珠子,为了在姑娘们面前显派自己,说了声:“后会有期”,又返回船上。二女拦阻不住,只见客船上竹蒿一点,便驶进波翻浪涌的激流中,张云飞仍然站在船头,挥动着手上的珠子向岸上致意,并且大声吟道:
千古传名岚谷滩,
十船到此九船翻。
惟有长安张云飞,
不自岸上走,
浪里敢行船。
女娃微皱眉头,知他此去凶多吉少,正想法搭救。忽然,随着张云飞的话音落下,一个浪头打来,客船颠了几颠,就底儿朝天倾覆在波涛之中。女娃见翻了船,忙将张云飞留下的玉珮掷了过去,化做一架仙槎,张云飞和船工在水里挣扎,忽然看到漂来的木筏,鬼使神差似地爬了上去,随着滚滚东流的江水向下游漂去,待他从惊愕中清醒过来,发现所持之珠已经失去。再一看,所浮之筏亦无踪影,手中竟然仍握着自己的玉珮。就这样,他与船工载浮载沉,直到被人救起。大难不死,张云飞知道遇上了神女,不由心生感激,于是赋诗以记其事曰:“弄珠神女遇汉滨,解珮赠伊自多情;岚滩风浪多少事,张郎虚慕佳人名。”后来,张生汉滨遇神女写的诗,被人改编成民歌,直到今天仍然在岚河口一带传唱。
再说二女目睹岚谷之水入江逞凶,更怕有朝一日,黑龙挣脱羁绊推波助澜,必须彻底根治岚谷祸患,才不怕二水相斗、肆虐人民。但是如何根治,却想不出一个良策来,只有望着汉上波涛苦思冥想。翠屏看到女娃整天不说话,忧心重重,怕她急出病,暗恨自己不能分其劳。这样过了三天三夜,女娃仍不吃不睡,站在汉滨上一动不动,望着波翻浪涌的岚谷滩发愁。翠屏看着心疼,开始焦躁不安,浑身发热,哆嗦了一下,显出了原形。女娃一回头,见翠屏变回孔雀真身,先是一愣,接着眼睛发亮,忽然抱着孔雀,高兴地说:“翠屏,知道炎帝之女冤禽的故事吗?她游东海,不幸溺死,化为精卫,衔木填海。我们也可学精卫呀,搬泥土以填岚谷口,使水西行纡流,然后入汉,这样避免了二水相斗,冲激成浪,淹溺人民。”孔雀听女娃说罢,拍拍双翅,点头应道:“离此不远有石山土阜,上有泉水一眼,卧于汉滨,有碍江水顺流,我们就取石泉之土,填岚谷之口吧!”说干就干,孔雀驮着女娃,掬着石泉黄土,填进岚谷河口。眼看石泉土阜一天天变矮、岚谷口左岸一天天增高,他们坚忍不拔的精神毅力,感动了凤凰山上的神鹿,天柱山上的仙鹤,都志愿参加搬土填谷的行列。就这样硬是把石泉土阜取掉,变成平原川地,后人说的石泉坝就指的是这里。而在岚谷口左岸,同时出现了一条堤坝似的山冈,迫使谷水西行绕了一个弯子,减轻了急流水势,徐徐缓缓向汉江注去。
谁知,工程即将告竣时,锁在锁龙沟的黑龙突然打了个寒噤,知道汉水神女正在堵塞入江出路,挣扎着想脱开套在脖子上的女娲之珮,但是女娲之珮越挣越紧,它无法挣脱。于是使出最后一招,吞云吐雾,发泄心中的怨气。顿时,天空乌云密布,雷声殷殷,大雨瓢泼而下,哗哗啦啦整整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山洪暴发,河水骤涨,奔腾的浪头象脱缰的野马,挟着雷霆万钧之势,冲撞着新堆起的堤坝。眼看着大块的泥土被冲入汉水,新坝开始崩塌,辛勤劳累堆起来的土阜就要付之流水,女娃心中一急,跃身跳进洪涛、想用启己的身躯挡住肆虐的洪峰。孔雀、神鹿和仙鹤,来不及阻拦女娃,急得直跺脚。女娃本是大地之母的女儿,是大地之母的影神,母女间心气相通,因此,远在中皇山上的女娲,早已知道女儿有难,便决定帮助女儿成其善举。于是,口中念念有词,只见一道祥云从东方飘来,笼罩在女娃身上,将昏迷中的女娃轻轻地从水中托了出来,耳边清晰地响起大地之母的声音:“根治岚谷,孔雀衔珠;山名翠屏,万世千秋”。待女娃睁开眼睛,发觉已躺在神鹿的怀中,孔雀温顺地依偎在身边,恋恋不舍地望着她,似早已知道就要离开朝夕相伴的良侣。仙鹤也伸长脖子,仰天鸣唳,孔雀看见女娃清醒过来,她奉女娲懿旨,义无返顾,决心牺牲自己以解女伴之忧。于是,开口说道:“感谢大地之母选我作你的女伴,度过了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已是死而无憾了。把珠子给我吧,只有这样,咱们的工作才不会功亏一篑。”女娃听孔雀如此说,忍不住落下泪来,勉强举起手中的珠子,孔雀马上一口衔去,就在这一瞬间,美丽的孔雀忽然变成一堆黄土,接着奇迹出现了,原来崩塌的堤岸又恢复了原样,而且逐渐生长,越来越高,最后长成一道长长的山冈,拦住了汹涌奔腾的岚谷水。女娃看到朝夕相处的女伴化作山冈,伤心不已,怀念孔雀之德,尊大地之母的吩咐,把山冈取名曰翠屏,让山冈象一座屏风,挡住岚谷的凶煞之气。
从此,女娃就带着神鹿和仙鹤在冈上隐居起来,她知道孔雀生前爱美,就令仙鹤选取秦岭的松柏,巴山的花卉,和神鹿一起把山冈打扮一新,自己也不再象从前那样:今日泛舟汉水,明日浪游汉滨。偶而出来走走,也是在傍晚月初时露面。因此,诗人孟浩然,才有幸在城楼上惊鸿一瞥。而打扮一新的翠屏冈,更是绿树常青,鲜花常开,就象孔雀开屏一样美丽,在岚谷口树立起绿色屏障。从而将岚谷蒸腾起来的蜃光雾气留在山峡中,成为一条积岚凝翠的美丽河流。北魏时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所著《水经注》中就说:“汉水又东迳岚谷北口,嶂远溪深,涧峡幽邃,气萧萧以瑟瑟,风飕飕而朋飀,故山川擅其目矣!”这便是对孔雀化作山冈,而使岚谷之水不再肆虐的最好称赞。
出处: 《安康名胜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