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年谱》 二六岁 公元六二五年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唐高祖武德八年(乙酉)

    谱主事略

    玄奘二十六岁,秋,在赵州学毕《成实论》,西赴长安,住大觉寺从道岳学《俱舍论》。《俱舍论》为《阿毗达磨俱舍论》的略称,据《婆籔槃豆传》,系世亲根据《大毗婆沙论》参以小乘经量部的教义,对於小乘有宗的《婆沙》教义有所修订而作。“俱舍”义为包藏,谓它包藏了根本阿毘达磨的要义。此论对於宁宙人生万有间的辩识,提出所谓“五位”“七十五法”的概念分析,进而归结到“五停心观”“四念处观”“十六行相”等神学理论,以断除“见思二惑”获得“解脱”超现实的宗教结论。它是一部总结小乘各种学说向大乘有宗过渡的宗教论著,我国有真谛译《阿毘达磨俱舍释论》二十二卷(旧俱舍),玄奘译《阿毘达磨俱舍论》二十卷(新俱舍)二种。《俱舍论》本颂梵语原本已发现,并有Vallée Poussin的法语译本(1914—1918年出版)。案真谛所译以《摄大乘论》与《俱舍论》最为得意(见慧恺《阿毘达磨俱舍释论序》与《续传》一《法泰传》),於光大元年(567)译毕《俱舍》,并为之义疏六十卷。(据《房录》和《内典录》,《东域录传灯目录》作《俱舍论古译论记》五十卷,《续传》则谓文疏合为八十三卷。各书著录不一,而原疏已佚,无考)陈、隋间为之研究者颇多,形成俱舍学派。道岳受真谛弟子道尼之教,又在广州得慧恺亲笔的真谛疏本,从而著《俱舍论疏》二十二卷,成为唐初研究真谛系统旧俱舍的殿军。以此可见玄奘《俱舍》学在国内的师承渊源。

    有关人物与大事

    朝鲜佛教华严宗创始者,新罗义湘生。据《三国遗事》三《浮石本碑》。

    唐高祖下诏“老先次孔末後释”。《续传》二四《慧乘传》:“武德八年,天子诏曰:‘老教孔教此土先宗,释教後兴,宜崇客礼,令老先次孔末後释。’”二月,至国学释奠召三教学士论议,慧乘俗姓刘,彭城人。反对先道後释的诏令,与道教徒李仲卿等辩论。《续传》二四《慧乘传》。参见《集古今佛道论衡》丙“高祖幸国学当集三教问僧道是佛师事二”。《法琳别传》、《稽古略》三。《统纪》三九作武皇七年,非。

    四月,西突厥统叶护可汗请婚,许之,令高平王道至其国。复置十二军,备击突厥。《册府》九七八、《通鉴》一九一《唐纪》七。

    八月,突厥扰并、潞、沁、韩等州,颉利可汗大掠朔州,唐兵数战不利。《通鉴》一九一《唐纪》七。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