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年谱》 四七岁 公元六四六年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唐太宗贞观二十年(丙午)

    谱主事略

    玄奘四十七岁,居弘福寺译经。

    正月十七日至闰三月二十九日译成安慧释《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十六卷,玄赜笔受。《开元录》八。案《论》为无著所著,安慧糅合无著门人师子觉(佛陀僧稠,或作觉师子,据说他密行通达,高才世间,详《西域记》五),所释并杂集《俱舍》诸论,发抒己见来总括瑜伽法门。它广陈体义,宗教理论较为详尽,并以三科为宗而建立法相学,故玄奘先行译出。《大乘阿毘达磨集论》梵语原本今已发现,见P.Pradhan,—Abhidarmasamuccaya of Asanga,San—skrit Text.(Visva—Bharati Studies,12)Santiniketan 1950.

    五月十五日起,玄奘集中力量,翻译瑜伽行宗学说的根本、主要论典——相传为弥勒所说的《瑜伽师地论》,至贞观二十二年译毕,共一百卷。据《开元录》八,许敬宗序文作二十一年,一字系衍文。许敬宗《瑜伽师地论新译序》:“召诸名僧二十一人,学通内外者共译持来三藏梵本,至二十一年五月十五日肇译《瑜伽师地论》。论梵本四万颂,颂三十二字,凡有五分。宗明十七地义。三藏法师玄奘敬执梵本,译为唐语。弘福寺沙门灵会、灵隽、智开、知仁,会昌寺沙门玄度、瑶台寺沙门道卓、大总持寺沙门道观、清禅寺沙门明觉、承义笔受。弘福寺沙门玄謩证梵语。大总持寺沙门玄应正字。大总持寺沙门道洪、实际寺沙门明琰,宝昌寺沙门法祥,罗汉寺沙门惠贵,弘福寺沙门文备,蒲州栖严寺沙门神泰、廓州法讲寺沙门道深详证大义。本地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有寻有伺地、无寻唯伺地,无寻无伺地,凡十七(按七字衍)卷,普光寺沙门道智受旨缀文。三摩呬多地、非三摩呬多地、有心无心地、闻所成地、思所成地、修所成地凡十卷,蒲州普救寺沙门行友受旨缀文。声闻地、初瑜伽种姓地、尽第二瑜伽处,凡九卷,玄法寺沙门玄赜受旨缀文。声闻地、第二瑜伽处、尽独觉地,凡五卷,汴州真谛寺沙门玄忠受旨缀文。菩萨地、有余依地、无余依地,凡十六卷,简州福众寺沙门靖迈受旨缀文。摄抉择分凡三十卷,大总持寺沙门辩机受旨缀文。摄异门分、摄释分,凡四卷,普光寺沙门处衡受旨缀文。摄事分十六卷,弘福寺沙门明濬受旨缀文。银青光禄大夫行太子左庶子高阳县开国男臣许敬宗奉诏监阅,至二十二年五月十五日绝笔。”案《瑜伽师地论》是一部阐述所谓境、行、果、证的佛教神学理论书。其前一部分详说十七地,故又名《十七地论》。所谓“地”者,指修行所达到的境界和位次。据印度的传说,《论》为弥勒所说的五部论中最根本的一部,梵文共有四万颂,瑜伽行宗的佛教徒认为它系大乘毘昙中规模最大、法义最备,而体系完整、组织严密、说理究竟的权威论著。最胜子等所作论释谓:“理无不尽,事无不备,文无不释,义无不诠,疑无不遗,执无不破,行无不修,果无不证。”玄奘冒险西行的原因之一即为求取此《论》,藉以见佛教义学之全而求其所谓的“真”,故归国後谢绝诸缘,初期翻禅即以此《论》为中心。从许敬宗的序文看来,玄奘翻译此《论》几乎动员了当时全国著名的义学僧人,他是全力以赴,审慎再三的。《瑜伽师地论》的第一部的原文残卷,不久以前在西藏发现,其中有备忘的歌诀,分析性的说明,也有议论,惟现尚未刊行。近人把《瑜伽师地论》的梵文残本对勘玄奘所译,“就五体投地的佩服汉译本是那么谨严,近代翻译少有赶得上的”(张建木《论吸收古代的翻译经验》,《翻译通报》第二卷,五期,页五四)。又案《瑜伽师地论》昙无谶曾译其中一小部分为《菩萨地持经》十卷,求那跋摩曾译其中一小部分为《菩萨善戒经》十卷,真谛曾译其中一小部分为《十七地论》五卷和《决定藏论》,至玄奘始补足旧译,成为首尾完整的一百卷本,实现了他西行求“法”的愿望。玄奘在传译此《论》时,并口述真义,在稍後窥基、神泰、文备、遁论所撰述的《略纂》、《疏》、《记》等均有所记录,兹不繁引。

    七月,完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并上《进<西域记>表》。案《西域记》是玄奘口述,辩机笔录,最後由玄奘修润、审定的著作。此书为玄奘奉诏撰述,唐代经录本无疑词,但由於今本《西域记》结衔为“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总持寺沙门辩机撰”,遂产生了所谓“译”与“撰”的问题。岑仲勉《唐以前之西域及南蕃地理书》认为“《新唐志》又著录辩机《西域记》十二卷,实同一书,意当日奘以梵文写出而机任转汉也。”(《中外史地考证》页三一六),考玄奘奉诏撰述,非在印土必无以梵文写出之理,岑说似过於拘泥。据贺昌羣先生《大唐西域记之译与撰》(《圆书季刊》一九三六年,第三卷,第三期,页八九—九六,收入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嘉兴藏本《西域记》附册页二一—三〇)的考证,唐代载籍,无一作玄奘译者,其误始於宋开宝藏。缘《内典绿》五将《西域记》与玄奘所译经并列,遂误为“玄奘译”,同时因卷末附有辩机的《记赞》,镌板时又误将《记赞》与《西域记》连书,因而有“译”与“撰”分题的结街,而《开宝藏》又为宋以後佛经雕板的祖本,各本也就沿袭莫辨了。案《慈恩传》、《内典录》、《珠林》、《开元录》、《贞元录》均作玄奘撰,《大唐新语》十三《记异》第二十八谓:“《西域记》十二卷,见行於代,著作郎敬播为之序”,故知唐人作玄奘撰。而《新书·艺文志》作玄奘《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辩机《西域记》十二卷,就把一书误为两书了。辩机奉命缀缉,怎么能云撰述,可知今本《西域记》作玄奘奉诏译,大总寺沙门辩机撰,其误自宋人始。

    七月十三日癸卯,据《行状》与《大唐三藏玄奘法师表启》。《慈恩传》六作辛卯,误。将译成的佛经五部和《大唐西域记》上表於唐太宗,并请为所译的经论作序。表文详见《慈恩传》六、《广弘明集》二十二。

    七月十三日玄奘上表进新译经论,并请唐太宗作经序,再求,始蒙允许。《慈恩传》六“秋七月辛卯法师进新译经论现了者,表曰……”《行状》“至二十年秋七月十三日进新翻译经并请仰制经序”。据《二十史朔闰表》贞观二十年辛卯朔,据《玄奘上表记》及《玄奘法师表启》载进经论等表,末署贞观二十年七月十三日。

    有关人物与大事

    王玄策等齎梵本经论六百余部返国。《释氏六帖》八作贞观二十一年。

    印度婆罗门僧五人至长安。《珠林》七六:“唐贞观二十年,西国有五婆罗门来到京师,善能音乐呪术杂戏,走绳续断。”

    六月,西突厥乙毗射匮可汗遣使请婚,许之。《通鉴》一九八、《册府》九七八。

    章拔求王羅利多菩伽因悉立国遣使至唐。《新书》二二一上。

    识匿在唐葱岭守捉所,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西五六百里。与似没、役槃二国使者至唐。《新书》二二一下。

    俱罗那国王忽提婆遣使至唐,附表云:“如雪如珠,如云如月,洁白高速,是文夫枝。清凉一切,如须弥山,又如大海,威力自在,如那羅延,如日光明。大王中王大汉国胜天子,名流四海,俱罗那国王忽提婆谨修。”《全唐文》九九九。案《新书》二二一下《吐火罗传》云其王忽提婆遣使者来献书,类“浮屠”语。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