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帝王陵 > 研究机构 > 专家学者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刘向阳


  刘向阳,男,1965年10月生于陕西乾县。1987年7月至今在乾陵博物馆工作。先后毕业于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中央党校函授学院陕西分院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班)、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博物馆管理专业(本科班),获管理学学士学位。现任陕西乾陵博物馆业务部主任、副研究馆员。现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唐史学会会员、中国武则天研究会会员、陕西省博物馆学会会员、陕西省文物考古工程协会会员。 
  1987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乾陵文物保护和乾陵文化与武则天学术研究、博物馆藏品的展示、陈列宣传和社会教育等工作,先后担任乾陵博物馆文物保管部主任、资料研究室主任、业务部主任等职务。学术研究方向及参与的研究课题有:1、唐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2、遗址博物馆学研究;3、乾陵人物与乾陵文化研究;4、乾陵石刻艺术研究;5、乾陵唐墓壁画艺术研究;6、乾陵石刻线画艺术研究;7、乾陵唐三彩研究;8、乾陵地宫形制及其陪葬墓制度研究;9、乾陵石质文物的保护研究;10、乾陵陵园石刻的保存环境研究;11、乾陵唐墓壁画的保护研究;12、乾陵彩绘陶俑的保护研究等等。 
  从1989年至2006年,参加了十余项市级以上的社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和博物馆业务工作任务,其中,1988年至1990年12月,参加《乾陵陪葬墓出土文陈列》大纲编写、陈列形式设计和布展工作;1989年至1993年,参加陕西省馆藏一、二、三级文物建档建卡工作,负责组织全馆业务人员共同对本馆收藏的3000余件等级文物一一进行了建档建卡工作,按要求高质量地完成了工作任务。本人承担部分文物的文字描述和全部文物资料照片的拍摄、洗印工作。经验收评比,荣获陕西省馆藏文物建档建卡质量评比一等奖。 
  1994年至1995年,参加陕西省咸阳市文物系统馆藏一般文物建档建卡工作,经检查评比,荣获优秀奖。在此期间,参加了本馆《唐永泰公主墓辅助陈列》的设计和布展工作;参加了电视专题片《巍哉·乾陵》的资料收集、审定和拍摄工作,该片制作完成后在省、市、县三级新闻媒体播放,受到专家和观众的好评。 
  1994年元月至2002年12月,在国家文物局立项的“乾陵石质文物保护研究”项目中担任主要工作,负责唐乾陵陵园石质文物保存环境调查、乾陵石刻保存现状的调查、评价、分析等工作。该项目的完成为制定全面科学的《乾陵陵园石刻保护方案》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1994年4月至5月,负责完成了《乾陵陪葬墓出土文物陈列》调整工作。1995年元月至1998年6月,负责完成了《乾陵四十年大事记》的资料征集、筛选及编写工作,撰写文字稿5万余字。为有关专家及同事研究遗址博物馆学提供了依据。 
  2000年3月至2001年5月,先后参与了“唐乾陵陪葬墓保存现状”、“唐乾陵陵园地面建筑遗址保存现状”、“唐乾陵陵园地形、地质、水文、地震情况”等业务调查工作,收集并掌握了大量的田野调查资料,按期完成了工作任务,撰写了两万多字的业务调查报告,为制订唐乾陵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奠定了可靠基础。 
  2001年3月至2003年12月,负责并参与“唐乾陵永泰公主墓滋生藻类、风化褪色、空鼓壁画恢复保护加固工程”、“唐乾陵章怀太子墓风化褪色、疏松、空鼓壁画的显现加固”和“唐乾陵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风化褪色的彩绘陶俑显现加固与修复”等三项科技保护工程,顺利完成了风化褪色的古代壁画、文物彩绘和建筑彩画的显现加固与修复科研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04年3月至2005年6月,负责开展乾陵永泰、章怀两墓原始壁画保护工作、乾陵无字碑、述圣纪碑及馆藏文物自然损害情况调查工作;参与“中日合作唐陵石刻保护修复项目”的具体实施,参加并完成了“石刻保护标准区”的阶段性工作任务,得到日方项目管理人员的充分肯定;2005年7月至11月,参与《唐陵之冠——乾陵》文史资料的收集、编写、审定等工作;参加并负责协调乾陵陵园地形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乾陵“数字化”工程等工作,填补了乾陵建馆40余年来没有准确地形测绘图的空白;负责完成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乾陵》“四有”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审定工作,制作装订档案5套计65卷,规范了乾陵国保单位的基本档案,得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好评;2004年至今,在完成业务工作的同时,参与馆刊《乾陵文化研究》的策划和编辑工作,该刊出版两期以来,受到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为推动乾陵文化的研究、提高学术水平、加强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了有关专家的好评。 
  在乾陵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陕西唐陵大遗址保护项目”之后,为了全面了解乾陵陵园的总体布局和主要建筑遗迹的结构,2006年联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负责开展了作为这个项目的考古调查工作,在陵园建筑遗址踏查、钻探、试掘和陵园石刻调查中都取得了重要收获,先后对陵园四处重要遗址进行了全面钻探调查,获得了新的发现,出土了残存的石马、石虎、基座、石狮头部残块等。为了解乾陵陵园制度的建设和创立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称得上考古调查中的重要发现。 
  1987年至今,在干好本职工作之余,积极探讨有关学术问题,参加业务学术交流,撰写相关专业论文和科普文章。截至2007年,已发表专业论文和科普文章30余篇,出版专著三部,主要有: 
  1、《公主墓中窥唐风》,刊《风景名胜》1992年8月第4期; 
  2、《陕西乾陵博物馆》,刊《中国博物馆通讯》1992年第8期; 
  3、《唐乾陵六十一尊石像之谜》,载(台湾)《故宫文物月刊》1994年4月第十二卷第一期; 
  4、《独具匠心悬素简 故留疑笔对苍穹——唐乾陵无字碑之谜》,载(台湾)《故宫文物月刊》1994年7月第十二卷第四期; 
  5、《武则天时期妇女政策评价》,刊《三秦论坛》1994年第6期; 
  6、《唐乾陵石雕群组合浅说》,《中国文物报》1995年6月4日3版; 
  7、《盛唐风貌留华章——唐章怀太子墓壁画琐谈》,载(台湾)《故宫文物月刊》1995年11月第十三卷第八期; 
  8、《唐代帝陵知多少》,刊《陕西外事》1995年第11期; 
  9、《乾陵——历代诸皇陵之冠》,刊《陕西外事》1996年第7期; 
  10、《唐鉴若止水铜镜》,刊《陕西外事》1996年第7期; 
  11、《也谈武则天与章怀太子之死》,刊《泾渭稽古》1996年第4期; 
  12、《浅评武则天时期的妇女政策》,载《武则天与偃师》(第六届国际武则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6年11月; 
  13、《唐鉴若止水铜镜简析》,载《碑林集刊》第四辑(1996年); 
  14、《乾陵文物史迹述丛》,陕西旅游出版社1997年9月版; 
  15、《唐章怀太子李贤两合墓志及有关问题》,载《碑林集刊》第五辑(1998年); 
  16、《最早的陵墓圣功颂德碑——乾陵〈述圣纪〉碑》,《陕西日报》1999年5月4日第6版; 
  17、《乾陵新出唐豆卢钦望墓碑考释》,载《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6辑(1999年); 
  18、《乾陵与乾陵博物馆》,刊《陕西外事》1999年第9期; 
  19、《乾陵——惟一的两朝皇帝合葬陵》,《中国妇女报》2000年9月30日; 
  20、《乾陵无字碑中“碑”》,刊《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7辑(2000年); 
  21、《试探狄仁杰在武周政权中的业绩》,载《武则天与咸阳》(第九届国际武则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3月; 
  22、《石雕凝神韵 盛唐气象存——唐乾陵石雕群及其组合象征的含义》,刊(台湾)《故宫文物月刊》2001年9月第十九卷第六期;《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9辑; 
  23、《中国唐帝陵巡礼》,刊《陕西旅游》2002年春天号; 
  24、《乾陵——世界奇迹》,刊《风景名胜》2002年第12期; 
  25、《唐十八陵——文化艺术宝库》,刊《中国西部》2003年第1期; 
  26、《唐代帝王陵墓》(周秦汉唐文化工程文物考古文库),三秦出版社2003年9月1版;2006年12月2版; 
  27、《唐乾陵与辽乾陵相关文化及其历史背景之比较》,载《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10辑(2003年); 
  28、《浅谈中国古代壁画的艺术成就》,载《中华传统文化与新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3年12月; 
  29、《大唐盛世——唐乾陵》,三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30、《博物馆管理干部整体管理能力之我见》,《中国文物报》2004年8月20日第6版; 
  31、《双双鹄立陵阙间 剑痕马汗模糊殷——唐太宗与昭陵六骏琐谈》,刊(台湾)《故宫文物月刊》2004年11月第二十二卷第八期; 
  32、《清冶铜华以为镜 莹光如水照佳人——唐“鉴若止水”铜镜赏析》,刊《文博》2005年第5期; 
  33、《乾陵陪葬墓现状调查》,载《唐陵之冠——乾陵》(乾县政协文史资料)2005年11月; 
  34、《乾陵大事记实》,载《唐陵之冠——乾陵》(乾县政协文史资料)2005年11月; 
  35、《从李虎墓志看李唐皇室对其氏族与先世事迹的杜撰》,刊《乾陵文化研究》(一),三秦出版社2005年; 
  36、《唐永泰公主墓壁画保护工作小结》,刊《乾陵文化研究》(一),三秦出版社2005年; 
  37、《唐顺陵石雕群及其组合研究》,刊《乾陵文化研究》(二),三秦出版社2006年9月; 
  38、《唐乾陵文物保护工作历程的回顾与前瞻》,刊《乾陵文化研究》(二),三秦出版社2006年9月; 
  39、《乾陵揭秘时日尚待 文物保护刻不容缓》,刊《陕西外事》2006年第10期; 
  40、《勿做欲望的挖掘者》,刊《读者欣赏》2007年第3期; 
  41、《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中国文物报》2007年1月5日8版。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