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十节 哀帝刘欣、傅皇后及其义陵
阎崇东
一、刘欣生平
刘欣,字喜,元帝庶孙,定陶恭王刘康之子,母曰丁姬。三岁时嗣立为王,长大后喜好文辞法律。
元延四年(前9)被召入朝,其国中王之傅、相、中尉全部跟随。当时成帝之少弟中山孝王亦被召入朝,但只有傅跟随。成帝很奇怪,便问定陶王,刘欣对曰:“皇帝命令诸侯王入朝,其国二千石官吏随入,而傅、相、中尉皆国之二千石,所以全部跟随而来。”皇上命令他诵读《诗经》,不仅完全熟悉,而且能解说其义。又一天皇上问中山王:“只有傅跟随而来,是什么法令决定的?”中山王回答不出。令其诵读《尚书》,又不能背下来。到赐食时,中山王又最后一个才吃饱,起来离开时,束袜带又开了。成帝因此而认为中山王无才少德,多次称赞定陶王的才能和品节。当时王祖母傅太后随定陶王来朝,私下串通贿赂赵昭仪及帝舅骠骑将军曲阳侯王根,赵昭仪及王根看到皇上无子,也为自身将来打算,都推荐定陶王,并劝成帝以其为嗣。成帝也认为定陶王称其心,为其加冠而派人送回国,时年十七。第二年,使执金吾任宏守大鸿胪,持节征召定陶王,立为皇太子,“绥和二年(前7)三月,成帝崩。四月丙午,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①
刘欣继位后,立皇后傅氏。下令罢乐府。诏令诸王、列侯等限占田亩、奴婢,精简宫女等。罢州牧,恢复刺史。因汉家衰败,而改元易号,以建平二年为太初元将元年,自号曰:“陈圣刘太平皇帝。”曾正三公官分职,任董贤为大司马,孔光为大司徒,彭宣为大司空。
刘欣在位期间面临着严重的社会问题,大量的土地被兼并,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朝廷大权落于外戚手中,自然灾害频发,西汉政权已处于崩溃之际。刘欣亦在内外交困中因病英年早逝,死后谥为哀帝。
① 《汉书·哀帝纪》334页。
二、傅皇后生平
傅皇后,是定陶太后(孝元傅昭仪)之侄孙女,父傅宴。哀帝为定陶王时,傅太后欲亲上加亲,娶以配王。定陶王入朝为汉太子,傅氏为妃。哀帝即位,成帝棺材尚在前殿,而傅太后便封傅妃父宴为孔乡侯,与帝舅阳安侯丁明同日俱封。当时大臣师丹谏曰:“天下自王者所有,亲戚何患不富贵?而仓卒若是,其不久长矣!”①博晏被封后一个多月,傅氏被立为皇后。傅氏一家由此而兴盛发达,傅宴也由此而最为尊贵。哀帝去世后,王莽告诉太皇太后下诏说:“定陶共王太后与孔乡侯晏同心合谋,背恩忘本,专恣不轨,与至尊同称号,终没,至乃配食于左坐,誖逆无道。今令孝哀皇后退就桂宫。”一月后,傅皇后又与孝成赵皇后一块被废为庶人,就其园自杀。
① 《汉书·外戚传》4004—4005页。
三、文献记载中的义陵
《汉书》文中云:“(建平二年)七月,以渭城西北原上永陵亭部为初陵。勿徙郡国民,使得自安。”“(元寿二年)六月戊午,帝崩于未央宫。秋九月壬寅,葬义陵。”注文中云:“臣瓒曰:‘帝年二十即位,即位六年,寿二十五’。‘自崩至葬凡百五日。义陵在扶风,去长安四十六里’。”①
《汉纪》文中云:“(建平二年)以渭城西北原上永陵亭部为初陵。”“(元寿二年)六月戊午,帝崩于未央宫。……九月壬辰,皇帝葬义陵。”②
《水经注》云:“故渠又东迳渭陵南,元帝永光四年,以渭城寿陵亭原上为初陵,诏不立县邑。又东迳哀帝义陵南,又东迳惠帝安陵南,陵北有安陵县故城。”③
① 《汉书·哀帝纪》340—344页。
② 《两汉纪》492—516页。
③ 《水经注》375页。
四、现在的义陵
义陵位于今咸阳市秦都区周陵乡南贺村。整个陵墓为覆斗形,平面基本上为方形。陵墓底边东西长171米,南北长175.5米,陵顶东西长58.5米,南北长55.8米,封土高30.41米。①陵顶中央处有明显的下陷处。
关于义陵的位置,过去有不同的说法。清代毕沅曾把义陵碑立于平陵之前。现在来看,因哀帝“以渭城西北原上永陵亭部为初陵”,而汉渭城中心在今咸阳市秦都区窑店镇附近。另据《水经注》记载,成国故渠东经渭陵南、又东经哀帝义陵南、又东经惠帝安陵南,所以渭陵、义陵、安陵是紧挨着又排成一线的。而渭陵和安陵安别在今南贺村、底张湾的西、东两边,处于南贺村的又有汉代覆斗形特点的陵墓当为义陵。不仅如此,南贺村曾出土过“高安万世”西汉文字瓦当,而“高安万世”可能为哀帝佞臣并封为“高安侯”的董贤墓地用瓦。另外该陵还出土过许多西汉云纹瓦当和有“长乐未央”、“长生无极”文字的瓦当。从地望和出土遗物来看,此陵应是哀帝义陵。
据文献记载,哀帝死后,王莽令傅皇后“退就桂宫”,一月后被废为庶人,遂“就其园自杀”。傅皇后尽管下场很悲惨,但应是合葬于义陵的。今在义陵东北620米处有一墓冢,封土为覆斗形,底部东西长100米,南北长85米,顶部东西30米,南北19米。②此墓似傅皇后之坟冢。
① 《风水与西汉陵》13页。
② 《陕西帝王陵》83页。
两汉帝陵/阎崇东.—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