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汉武帝茂陵 > 汉武帝生平寻踪

[上一记录]  

7.对汉武帝的评价

林剑鸣

    “掩陌萋萋春草生,茂陵风雨不胜情。轮台一诏嗟迟暮,多少春闺恨未平”。汉武帝已经死去两千多年,在这漫长的年代里,人们对他作过各种评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东汉的史学家班固和宋代的史学家司马光的评价。
  班固在《汉书·武帝纪赞》中首先对汉武帝的业绩加以充分肯定,但对其不恭俭表示惋惜:“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拔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汉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汉纪十四》“臣光曰”中对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穷奢极欲等作风进行抨击,但对其“晚而改过”颇为赞赏:“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修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者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这两位伟大史学家的评论都有一定道理,但皆不够全面。纵观汉武帝一生,他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刻——封建社会初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和巩固时期,目光远大,气魄宏伟,扫除匈奴贵族的威胁,奠定中华民族疆域,打通西域,使中国与遥远的西方世界进行正式交往,加强了自秦始皇建立秦王朝以来的统一,巩固了此后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制度。这些方面对社会历史的发展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另一方面,汉武帝在完成上述历史性的事业中,是以大量的人力、财力的牺牲为前提的;而他个人生活穷奢极欲,荒淫腐朽,挥霍无度,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百姓疲敝。他对劳动人民也有罪的。然而,对于汉武帝的评价不应当功绩和罪恶、肯定和否定平分秋色。这样一种无是非的折衷主义,并不能给人以有益的经验教训。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是: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将其放到一定历史条件下去衡量、比较,而不应脱离历史实际的标准去要求他。做为封建地主阶级总代表的汉武帝,不可能不压迫和剥削人民,其阶级本性则决定他追求享乐和腐朽的生活。比起那些俭朴的皇帝来,汉武帝的穷奢极欲不应为之解脱,但这些毕竟属于一个地主阶级总代表的个人生活问题。这些问题是不能与他在建立、巩固中央集权制,发展国家统一的政治事业相比的。尤其是汉武帝的晚年,在皇帝宝座上发号施令几十年后,竟敢大胆地公开承认错误,改变政策,从而使西汉盛世持续向前发展,这种气魄和功绩是秦始皇、唐太宗所不能比拟的。因此,现代史学家评论汉武帝时指出:像汉武帝这样的皇帝,在古代帝王中“是空前绝后的”。应当说,这种评价是毫不过分的。

汉代雄风汉武帝/林剑鸣编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