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何赐霍去病“祁连山”墓
惠焕章,贾鹏
走进茂陵博物馆,放眼就可看到一座类似山形的坟冢,确切地说是类似祁连山形的坟冢,山上荆棘丛生,郁郁葱葱,四周散落着一些巨形块石,这就是“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的陵墓。据《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霍去病战功卓著有目共睹,不料却英年早逝,汉武帝为了纪念他,于是“为冢像祁连山”。
古人修筑坟墓多为圆拱形,为何汉武帝要将霍去病坟冢建为“祁连山”形状呢?这里又有多少令人难解之惑呢?
据史书记载情况看,霍去病墓之所以建成祁连山形,是为了表彰他的“祁连山大捷”所取得的功绩。要想弄清楚这一战役,则必须从河西战役说起。《汉书·地理志》记载说,河西,又称之为“河西走廊”,包括今天甘肃的武威、酒泉、敦煌、张掖诸部。因其位于黄河 以西,并且在祁连山与合黎山中间形成一条东西走向的天然通道而得名。它是汉朝与西域交往的重要通道,但却被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分别控制着张掖、武威等地,对汉朝西部危险较大,并影响到对西域的控制和贸易往来,于是汉武帝就派霍去病去攻打浑邪、休屠二部,结果汉军大获全胜,横扫匈奴王国,杀死折兰王,斩掉卢侯王,生擒浑邪王之子,得休屠王祭天金人,是为“河西之战”。“祁连山”大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汉书》有载,元狩二年,即公元前121年夏,汉武帝亲自组织了这次战役,命骠骑将军霍去病和合骑侯公孙敖率数万精兵铁骑进军河西,为西战场;郎中令李广与博望侯张骞则东诱左贤王主力,乃东线,目的是为了牵制左贤王,策应西线战事,达到“声东击西”的效果。果然匈奴中计,西线的霍去病攻势凶猛,捷报频传,兵锋直抵祁连山。结果,经此大战,河西匈奴有生力量几乎被彻底毁灭,匈奴内部则四分五裂,互相猜疑,伊稚邪单于欲斩浑邪、休屠二王,迫使二王投降了汉朝。从此,河西一带尽归汉朝统治,汉朝疆域又向西延长约一千八百余里,鞭及新疆及中亚细亚东部,这就是著名的“祁连山大捷”。
“祁连山”墓造型的原因,大致就是汉武帝为表彰霍去病功绩的用意吧。其实,“祁连山”墓还有更深一层的用意,那就是霍去病生前所立战功无数,像祁连山一样绵延不绝,又岂能是一座陵冢所能彰显的,这也许就是“祁连山”墓之谜的谜底吧。
汉武帝刘彻百谜/惠焕章,贾鹏.—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