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汉帝陵概况 > 西汉帝陵寝园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西汉帝陵寝园-寝殿的形制

刘庆柱,李毓芳


  寝殿是寝园中的主体建筑,也是皇帝或皇后陵墓的正殿,因此文献记载:“寝者,陵上正殿,若平生露寝矣。”①
  探讨寝殿形制,有必要分析一下其前身“堂”的形制。墓上之“堂”的建筑平面多为方形,如商代的安阳大司空村311号墓,墓上建筑遗址东西7.4米、南北6.8米,近方形;又如安阳殷墟“妇好”墓上的建筑遗址南北残长5.5米(复原长约6米)、东西宽5米,平面近方形。当时个别墓上建筑的平面为长方形的,如安阳大司空村312号墓的墓上建筑,其平面南北长3.5米,东西宽2.2米。到了战国时代,陵墓上“堂”的平面均为方形。如河南辉县固围村的魏王陵,东西并列的三座陵墓上各有一座方形建筑遗址。一号墓上的长宽各18米;二号墓上的长26米,宽25米;三号墓上的长宽各19米。又如,河北平山县中山国王陵的一号墓和二号墓的封土上,各有一个四周方形回廊建筑遗迹,由此可以推断其上的建筑物平面亦为方形。中山国王陵中出土的铜版《兆域图》,明确标出“王堂”、“王后堂”及“夫人堂”等的建筑平面均为方形。
  秦始皇陵改变了过去陵墓上筑“堂”的传统习惯,在陵墓旁修了寝殿。考古工作者发现的秦始皇陵“寝殿”遗址,南北长62米,东西宽57米,建筑物平面近方形。建筑遗址总面积 3524平方米。殿址呈东西向。遗址中部为高台殿基,周施回廊,廊宽3~5米。从这座宫殿建筑的门道、地面可以看出,宫殿建筑十分考究。廊前的门厅长15米,宽1米。正殿内的石台阶,由青石板铺成。殿内地面是在原筑的夯土上,迭铺四层鹅卵石,中间以细砂灌缝,上铺一层2厘米厚的泥土,铺上线雕菱形纹石。殿和四周的墙壁全用夯土筑起,外面涂了粗泥,再覆细泥,然后施刷白垩。宫殿屋顶的鸱尾长89厘米,宽 16.5厘米,高15厘米。所用筒瓦长53.5厘米,宽16厘米。在宫殿遗址内出土了直径为61厘米的夔纹遮朽。
  到了西汉,寝殿形制有了较大的变化。殿址的平面,由过去从“堂”沿袭下来的方形,变为长方形。这因为帝陵的建筑,仿照皇帝生前都邑宫室,寝殿既为帝陵正殿,就要仿照大朝的前殿。秦汉时代,一些重要宫室的正殿,建筑物平面一般为长方形。如秦始皇营筑的阿房宫前殿,据文献记载,其建筑平面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步。长乐宫前殿,东西四十九丈七尺 (114.31米),两*(左火,右予)中三十五丈(80.5米),进深十二丈(29.9米)。鲁恭王的灵光殿,东西二十丈(46米),南北十二丈 (29.9米)。未央前殿,东西五十丈(115米),南北十五丈 (34.5米)。
  西汉帝陵的寝殿,不只是其建筑平面仿照宫中大朝正殿,规模和主要结构布局亦与大朝正殿酷肖。据江永的《仪礼释宫增注》引《书·多士传》记载:“天子之堂九雉”。一雉为三丈,周代一丈折合今1.9米,九雉则为53.75米。杜陵寝殿面阔55.15米(不包括东西门),其规模与“天子之堂”相近。西汉时代,大朝正殿一般四面开辟门道。当时开辟四门不是一般官寺的常制,除了皇室使用的大殿外,只有受命佐理万机的丞相府才能这样做。到了东汉明帝时,由于司马、司空对朝廷施加政治压力,丞相(司徒)府也不能再辟四门。“三府”(司徒、司马和司空)均置东、西两门。从宣帝陵和孝宣王皇后陵的两座寝殿来看,当时均辟四门。帝陵寝殿南北各置三阶,即中阶、阼阶和宾阶,中阶应为君主的通道。这种三阶,与西汉宗庙建筑形制相同。寝殿设阼阶和宾阶,系仿照皇宫中的未央前殿。帝陵上的建筑,以帝王宫室为蓝图,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吕氏春秋·安死篇》卷十记载:“世之为丘垄也,其高大若山,其树之若林,其设阙庭、为宫室、造宾阼也若都邑。” 
  皇后陵寝殿南面只辟一个门道,北面设两个门道。南、北门的形制、大小也不一样。北门比南门复杂、宏伟、壮观。这里南北门的布局,恰与《仪礼图》中的正殿南、北门布局相反。后者南门设二阶,即宾阶和阼阶,北门只有一个门道。这说明它与寝殿的建筑物方向正好相反。《仪礼图》中的正殿坐北朝南,皇后陵寝殿则坐南朝北。如果这种推断可以成立的话,寝殿北面东西两门道分别为宾阶和阼阶,正门在寝殿北边。这与汉代天子祭祀宗庙的制度相符。
  皇帝陵的寝殿南、北各三阶,数量相同,但南面三阶比北面三阶建筑结构简单。从标高上看,南面高、北面低,整个寝殿建筑的方向也似乎坐南朝北。
  皇帝和皇后陵的寝殿都取坐南朝北方向,应该与寝殿在陵墓东南的位置有关。
  尽管寝殿坐南朝北,正门可能在北,但主要通道应为东、西门。东、西门的建筑形制也说明了这一点。东、西门均有两条门道,或专用以“左出右入”,或“左文右武”。帝陵寝殿东、西门设隔墙将两门道分开。
  寝殿东、西门与东、西厢连接。《尔雅·释宫》认为,“室有东西厢曰庙,无东西厢有室曰寝。”如果这是就庙后之寝而言,可以暂不必讨论。如果将这种见解推而广之,我们认为西汉帝陵寝殿就并非如此。如前所述,寝殿是陵上的“正殿”,也就是“正寝”,象征着皇帝“平生正殿路寝”,亦即大朝。帝陵的重大礼仪祭祀活动在寝殿中举行。因此,寝殿设有东、西厢,作用与未央前殿路寝的东、西厢相仿。前殿路寝的东厢是群臣受诏待驾、上朝议事、太子视膳、皇帝祈雨的地方。由东厢可直接进入路寝正室。寝殿中的重大祭祀活动也是或从东厢进其正室,或“退坐东厢”。前殿路寝的西厢则为清静闲宴之地,所以又称“西清”。因此,西厢成了君主居处。《汉书·王莽传[下]》记载:王莽和杜陵史氏女“成同牢之礼于上西堂”。“西堂”即前殿西厢。寝园中的宫人随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陈庄具,都应在寝殿西厢。寝殿东西门与东西厢连接,东、西门的建筑宏伟壮观是理所当然的了。从东西厢的功能来看,寝殿东门是经常出入的门道。
  寝殿中心建筑是“堂”,堂上设有神座,堂内置铜钟。秦始皇陵寝殿附近曾出土了祭祀用的错金银铜编钟。所谓“日祭于寝”、“日上四食”等,都是在寝殿中祭祀神座。西汉这套陵寝制度为东汉时代所承袭。《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东都之仪,百官、四姓亲家妇女、公主、诸王大夫、外国朝者侍子、郡国计吏会陵。昼漏上水,大鸿胪设九宾,随立寝殿前。钟鸣,谒者治礼引客,群臣就位如仪。乘舆自东厢下,太常导出,西向拜,折旋升阼阶,拜神座。退坐东厢,西向。侍中、尚书、陛者皆神座后。公卿群臣谒神座,太官上食,太常乐奏食举,舞《文始》、《五行》之舞。”
  寝殿的主要功能是在寝殿的殿堂(即正室)中祭祀“神座”,因此古代文献又称寝殿为“神寝”。
  皇后陵与帝陵寝殿形制相似,只是前者比后者小,建筑材料也比较简单。如帝陵寝殿的壁柱础石,础石面洁白、光滑如玉,础石面露出地面。皇后陵寝殿的壁柱础石,均为砂岩,加工比较粗糙,础石面没有露出地面,成为“暗础”。再如,帝陵与皇后陵寝殿的东西门差异更明显,前者规模宏大、建筑考究;后者相比就显得低小、简陋。
  ①《汉书·韦贤传》第3116页,师古注文。 

西汉十一陵/刘庆柱,李毓芳.—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7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