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乾陵文化研究(三)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国际武则天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武则天研究会第十届年会综述

梁 丽

                                                                                        
  由洛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武则天研究会主办,中国唐史学会洛阳唐文化研究中心、洛阳儒风文化传播中心承办的“2007·中国洛阳·国际武则天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武则天研究会第十届年会”于2007年7月17日至7月19日,在坐落于洛阳市的洛阳师范学院召开。7月17日研讨会开幕,中国武则天研究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赵文润教授代表中国武则天研究会致开幕词,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杜文玉教授代表中国唐史学会致贺词,中国古都学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朱士光教授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贺词,开幕式在热烈而和谐的氛围中召开。
  本次研讨会有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和国内大专院校及文博系统的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大会共收到论文百余篇,作者中有德高望众的前辈如赵文润、杜文玉、郭绍林等,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者王双怀、黄正建等,还不乏正在攻读学位的博、硕士研究生,这不仅反映了近年来武则天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而且从另一侧面昭示了武则天研究后继有人、蒸熬日上的新局面。本届研讨会采取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主要围绕武则天与洛阳的关系、武则天与武周社会、关于武则天的评价及武则天相关问题等展开了深入讨论。在有限的讨论时间内,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各会场的学术气氛相当活跃,会议主持人往往欲罢不能。
  会议期间还组织大家参观了明堂、天堂、含嘉仓等重要历史遗迹,再现了武则天统治时期洛阳政治的鼎盛和经济文化的繁荣。此外本次大会还成功地举行了换届选举,赵文润教授继续担任中国武则天研究会会长,王双怀教授当选为常务副会长。7月19日本届研讨会圆满结束。现将本届学术研讨会的主要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1.武则天与洛阳的关系。武则天在洛阳生活了几十年,因此与洛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关于她在洛阳执政期间对洛阳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影响问题,前人却没有系统的论述。陕西师范大学王双怀教授在《武则天与“神都”洛阳》一文中,从整体上把握和分析并评价了两者的关系。他指出洛阳城的鼎盛时代是在唐高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出现的。武则天对洛阳非常重视,在她执政期间,通过迁徙人口、加强洛阳城的修缮、建造天枢、明堂等措施,使洛阳进入它的黄金时代,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都市,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双怀教授的这一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认同。会后洛阳电视台及《洛阳日报》对王双怀教授进行了专题采访,这在洛阳地区引起了一定反响。陕西师范大学赵文润教授以《神都女皇十五载》为题,以武则天在洛阳君临天下十五载为脉络,论证其决策、功过是非等问题,进而认为武则天独掌政权的武周时期,是大唐历史的一部分,武周文化是光辉灿烂的盛唐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2.武则天与武周社会。武则天建立大周政权后,承继了唐太宗、唐高宗时期的基本政策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维护了唐朝长治久安的局面。陕西师范大学杜文玉教授在其撰写的《论武则天统治晚期的政策变化及其原因》一文中指出:武则天在决定将皇位交给李唐皇室的同时还想保全武氏家族的地位。出于此种目的,武则天晚年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弥合李、武家族的关系。武则天的这些努力虽然没有保住自己的地位不被推翻,但却使得武氏家族的政治地位得以继续保持,并且使李、武联合执政的局面维持了一段时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吴丽娱副教授就《显庆礼》的修订与武则天立朝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她指出《显庆礼》的制作,基本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在第二阶段即显庆元年到三年,随着政治格局发生变化,《显庆礼》的理论原则和基础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更。天的唯一性与皇权的至高无上成为皇帝礼建立的主旨,而皇后礼在武则天的操作下,增加了许多新内容,以“其文杂以式令”的方式取代旧礼,从而为“二圣”局面的奠定作了理论准备。
  武则天作为政治家有意识地运用佛教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但对于武则天到底涉足佛教有多深,前人没有论述过。洛阳师范学院郭绍林教授在《武则天涉足佛教到底有多深》一文中指出,武则天采取的一些宗教措施虽然在表面上提升了佛教的地位,实际上是动用皇权使佛教徒成为俯首帖耳的奴才,让佛教为其强大的皇权服务。他认为武则天的宗教信仰和态度,不是纯粹的个人意愿,既受客观形势的制约,也受其政治身份的制约。武则天利用佛教为其政权服务,但不可否认的是武则天还是一个比较虔诚的佛教徒,她为佛教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陕西师范大学介永强副教授在《武则天时期的佛经翻译》一文中指出,武则天时期是唐代佛经翻译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有力地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为中国佛教史及中国文化史增添了新的篇章。
  谢莉在《国际文化交流背景下的高武佛教》中认为,高武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佛教的发展,武则天对佛教进行多方面政治化的改造并非利用佛教,而是将佛王体系移植到政治体系中,按照佛王来对自己定位。但她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牢牢控制着佛教的发展机制,没有达到迷惘自欺的程度。
  另外,关于武则天和道教的关系也有所论述。武则天晚年信道主要是作为养生之术,但同她崇佛、尊儒一样也是有政治目的的。首都师范大学的王永平教授在《从泰山道教石刻看武则天的宗教信仰》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看法,他认为武则天对道教是颇为迷信的,她是唐代奉祀泰山最勤的统治者。武则天巧妙地利用泰山行道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同时还利用泰山行道来祈求长生。
  “女性主义”现成为评议武则天的一个焦点,有些学者给武则天冠以“女权运动者”或具有“女性意识”的“女性主义者”。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李志贤先生对此提出了质疑,在他的《武则天与“女性主义”》一文中以“女性主义”这个概念为轴心,以武则天推行一系列提高妇女地位的措施是否因为受到“女性意识”的感召,以及这些措施得以成功推行的先决条件这两个问题进行论证,进而得出武则天并非所谓的“女权运动”或“女性主义”提倡者的结论。
  美国北佛罗里达大学的罗汉先生在《启母神话与武墨政权》一文中指出,启母在武则天时期成为中国神话中一位伟大古母,她对于宣扬武墨政权存在的合理性,起了相当大的政治作用。罗汉先生的研究为我们展开了新的视野。
  3.武则天的评价问题。武则天是存在较大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历来对她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曾几度掀起武则天热。对其持肯定观点的人多是从武则天执政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所取得的成就而进行研究的。而来自河北师范大学的宁志新教授却一改传统的做法,在他撰写的《唐朝盛世与武则天》中指出,首先应该弄清与武则天有关的重大问题,即唐朝的盛世时期在贞观之治到安生之乱的150年间,武则天从政的时期就占去了50年,接着重点分析武则天在唐朝盛世的延续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从而得出武则天执政时期所起的积极作用的结论。
  中共渑池县委党史方志办公室杜建成对如何评价武则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首先从肯定武则天出发,将其功过三七开列、分条陈述,进而简要地分析了对武则天评价偏颇的原因。他提出要客观地、一分为二地评价如武则天这样的历史人物,“不以其功显而掩其恶,不因其恶彰而蔽其功”,目的是期望对武则天这样一位古代的女政治家有更为公允、全面的认识。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连美珊,一改过去学术界对于武则天统治时期的经济研究一般是从宏观的角度作概括性评述的方法,从农业生产这个微观的角度做了深入具体的分析,客观的评价了武则天的政绩和她对唐朝经济发展的贡献。
  4.与武则天相关的其他问题。大会议题除了以上三个主要方面外,对其它诸多与武则天相关的问题也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其中关于武则天父亲名字的发音及武则天名字问题的讨论是此次研讨会的高潮之一。首都师范大学王永平教授在《武则天名讳辨识》中对雷家骥先生认为武则天的名字是“武约”提出了质疑。他以考察武则天父亲的名字为切入点,认为武士彟的“彟”读“yuē”(音约),据此推知,雷先生对《孙传》和《韦传》的理解和认识有误。同时,还指出雷先生认为武则天字“明空”,是对所据以论证的资料在引用和理解上有问题,即将古籍竖板书中排印的“曌”字上下分解作“明”、“空”两字来解释。黄正建教授与王永平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两人严密的思维、翔实的史料让大家无法辩驳,因而他们的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同。   
  隋唐时期的墓志、碑石是十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墓志铭的不断发现为我们隋唐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专家学者愈来愈重视透过墓志铭去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日本山黎大学的金子修一先生在《则天武后和杜嗣先墓志》一文中指出,作为第一块记载日本国号的杜嗣先墓志的出土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首先,通过杜嗣先墓志可知,宰相级别的官员宴请了粟田真人等人。这证实了金子修一先生原先推测日本第八次遣唐使备受欢迎的想法是正确的。其次,通过杜嗣先墓志可以确认在武后的朝廷举行了各种祭祀。仅就武后在迁移至长安时举行了正月一日的朝贺之礼得到确认这一点而言,杜嗣先墓志也是相当珍贵的。
  通过对武则天家族相关联的墓志铭的考察研究,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勾画出武氏家族的繁衍、发展及兴衰脉络。陕西师范大学拜根兴教授在《两方新公布的武氏后裔墓志铭考释》中论证了《大唐故武夫人墓志铭》、《故沛国夫人武氏墓志铭》的发现不仅可以弥补文献资料关于武怀运其人子女,以及太平公主与驸马武攸暨所生女儿的诸情况的缺失,而且为研究武氏家族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
  云南师范大学何磊教授的《浅议武则天时期低级官吏的仕途生活》一文,以墓志铭为依据,在展示武周时期低级官吏起伏跌宕的仕途生活的基础上,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社会原因。由于袁氏父子未入新旧《唐书》列传,相关内容还可补正史之阙,以帮助读者更准确地分析和认识武周社会。
  随着7月19日闭幕式帷幕的落下,本届研讨会圆满结束。此次会议研讨内容充实、饱满,学术性强,日程安排紧凑合理。来自日本、新加坡、韩国、美国等地的专家学者均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这必将对世界范围内研究武则天及唐代历史乃至中国历史起到颇显功力的学术见解的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丰富于唐史尤其是与武则天有关历史的研究成果。议题不够集中是本次研讨会的稍显不足之处。配合此次会议,国际武则天学术研讨会同时编辑出版了《国际武则天学术论文集》,做到了学术研讨、遗址参观、出版文集三位一体,为进一步推动和深入武则天研究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学术平台。总之,此次研讨会达到了预期效果,赢得了中外参会代表的广泛赞誉和社会各方面的好评。
  [作者:梁丽,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
  乾陵吟古
  黄光任
  六十一蕃臣像
  蕃臣像为高宗葬礼时所立,石像人头被毁坏的原因及时间至今仍是一个谜。
  梁山风水好,唐代皇陵园。蕃臣两厢立,造像名姓全。
  胜迹多劫难,瑰宝遭毁残。离奇无头案,千古成疑团。
  

乾陵文化研究(三)/樊英峰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0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