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代帝陵图库 > 陶俑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彩绘釉陶昆仑人俑

冀东山,晏新志


  俑为白胎,通身施黄釉。满头黑色卷发,浓眉大眼,面带笑容,颈戴项圈,上身斜披一条红巾,下穿红色短裤。身体略向左倾,双臂自肘部残断,双腿粗壮,赤足。
  西安附近唐墓出土了大量的外国或外族人形象的陶俑,是唐朝社会对外交往广泛的真实写照。据史书记载,唐朝曾与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相互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人通过陆路或海路来到长安,其中,昆仑人即是一类。《旧唐书·林邑国志》载:“自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为昆仑。”诗歌《昆仑儿》称:“昆仑家住海洲中,蛮客将来汉地游。言语解教秦吉了,波涛初过郁林洲。金环欲落曾穿耳,螺髻长卷不裹头。自爱肌肤黑如膝,行时半脱木棉裘。”有学者认为,昆仑人指的是包括南洋诸岛(今马来西亚、印尼等岛国)、中南半岛上环王国(今越南中部)、缥(缅甸)、真腊等国以及印度洋附近某些岛国黑肤卷发的民族。就人种而言,包括马来人、与非洲黑人同种属的南海小黑人、古代印度土著达罗毗荼人,可能还包括美拉尼西亚等岛上的居民。《新唐书·环王传》载,环王国“王著白氎古贝(白氎古贝即草棉布),斜络膊,绕腰,上加真珠金锁,以为璎络,卷发而戴花”。这件卷发俑可能就是诸如环王国等肤色较浅的东南亚人。
  昆仑人在唐代被贩卖或进贡到中原,大多从事奴仆、马夫、水手等工作。《一切经音义》载:“时俗语便,亦称骨论(昆仑),南海洲岛中人也。其黑裸形,能驯服猛兽、犀象等。种类数般,即有僧祗、突弥、骨堂、阁蔑等,……言语不正,异于诸蕃。善入水,竟日不死。”从这段文字明显可以看出,当时昆仑人特点十分鲜明。 


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陶俑卷/冀东山主编, 晏新志本卷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6

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陶俑卷/冀东山主编, 晏新志本卷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