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代帝陵图库 > 唐三彩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三彩“三花”马

冀东山,晏新志


  马为棕红色,膘肥体壮,颈项高耸,神气十足。马鞍上浓绿色绒毯障泥垂至腹下。马首辔饰齐全,马头饰镳和绿色杏叶形垂饰。马鬃被精心修剪出三缕堞垛状鬃毛,故称“三花”马,是当时来自西域的名贵马种。
  宋郭若虚在《图画志》卷五“三花马”条中说:“唐开元,天宝年间,承平日久,世尚轻肥,三花饰马。”以“三花”饰马是唐代宫廷和贵族间流行的时尚。著名画家韩幹是画马的高手,他的画中就有三花马形象,张萱《虢国夫人出行图》中也有三花马。白乐天和岑参诗中也有关于三花马的描写,如:“风笺书五色,马鬃剪三花。”“紫髯胡雏金剪刀,平明剪出三绺高”。唐太宗昭陵前放置的昔日所乘战马石雕“昭陵六骏”,马鬃也均剪为三花状。
  把马鬃修剪成锯齿状雉堞的传统最初可能源于波斯,中亚和粟特金银器纹饰中就有骑三花马的武士形象。在唐代,这种外来色彩浓厚的饰马之风在贵族中的流行,是受突厥的直接影响。《册府元龟》称突厥马“筋骨合度,其能致远,田猎之用无比”。突厥马是唐朝马匹的主要来源,突厥人通过贸易、进贡或馈赠等方式把优良品种的马和马鬃剪花之习俗带进了唐朝。突厥马以速度和优美身材而见长,有学者认为唐太宗的“六骏”就是典型的突厥马。
  马,对于唐朝统治者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新唐书》载:“马者,国之武备。天去其备,国将危亡。”因此,对来自突厥或与突厥有血缘关系地区的良马以及龟兹、于阗、大食等国进贡的宝马,唐朝政府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精心养驯。到七世纪中叶,唐王朝已创记录地拥有各种马七十多万匹,而马鬃剪花等饰马之风只是唐代人爱马之心的一种反映。


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陶俑卷/冀东山主编, 晏新志本卷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6

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陶俑卷/冀东山主编, 晏新志本卷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