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玄宗秦陵 > 泰陵陪葬墓

  [下一记录]

泰陵陪葬墓

刘向阳


  唐太宗李世民倡导的功臣陪葬制度,是为了体现君臣之间“义同舟楫”、“生死不忘”的关系。当时,一般大臣和皇族皆以陪葬帝陵为至高无上的恩宠和荣典。但自唐高宗李治开始,君臣之间离心离德,宫室之内刀光剑影,中宗李显有韦武之祸,玄宗起“安史之乱”,繁荣一时的帝陵陪葬制度,便逐渐衰落下来。玄宗李隆基虽因有名的“开元盛世”而成为唐朝一代明君,在位44年,将相如云,后妃众多,并有子女59人,但死后凄凉孤寂,陵园陪葬者仅有与之患难的内侍宦官高力士一人,另有元献皇后杨氏祔葬泰陵,就连玄宗最宠爱的贵妃杨玉环,也被草葬在几百里外的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清代封疆大吏林则徐(1785~1850)于道光七年(1827)路过马嵬时,曾赋诗曰:“金粟堆前乌独呼,棠梨树下月轮孤。三郎(李隆基)不遣招同穴,空望香魂人梦苏。”(《题杨太真墓》)陕西巡抚毕沅诗曰:“鼎湖龙去坠遗宫(弓),地久天长誓不终。占得泰陵杯土在,到头恩眷让高公。”(《马嵬怀古》)这些诗都是描写玄宗死后未诏宠妃杨玉环合葬或陪葬的事实。 

唐代帝王陵墓/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