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十四国酋长圆雕石刻像之十一-焉耆王龙突骑支
刘向阳
焉耆古国,东邻高昌,西接龟兹,治今新疆焉耆一带。隋朝末年,由于高昌、焉耆、龟兹三国互相争夺地盘,阻塞了内地通往西域经过沙漠的那一段路。贞观六年,焉耆王龙突骑支来到长安,请求疏通大漠中东西交往的那条道路。龙突骑支的行动,惹恼了高昌王麴文泰,他把一切怨忿都向焉耆发泄,即刻派兵袭击焉耆,占领了焉耆的大片土地,掠夺了大批人口和财物。为了焉耆与高昌的关系,唐太宗曾几次派使者调解,但毫无结果。
贞观十四年,突厥重臣屈利啜为其弟聘娶了焉耆王的女儿,焉耆遂倒向突厥,加入了反唐势力。贞观十八年,安西都护郭孝恪征得唐太宗的同意后,出兵焉耆。焉耆王自恃都城四面环水,易守难攻。郭孝恪率军昼夜兼行,趁天黑渡水攻城,拂晓时分,唐军冲进焉耆都城,俘虏了龙突骑支。郭孝恪留下龙突骑支的弟弟粟婆准处理焉耆国内事务,把龙突骑支夫妇送至长安。唐太宗亲下诏书,赦免了龙突骑支,并让他留居长安。
唐朝廷出兵焉耆,间接地打击了西突厥的反唐势力,成为唐太宗统一西域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唐高宗李治继位后,焉耆国民请求放归龙突骑支,高宗答应了这一请求,遂封龙突骑支为左卫大将军,并送他回国。
唐代帝王陵墓/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9
唐代帝王陵墓/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