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陵司马道石刻-石人
刘向阳
石人(翁仲)原置10对,现存19件,位于仗马北32米处。每对石人南北间距30米。东文西武。石人身高2.16米~2.65米,胸宽0.70米~0.90米。文官头戴有珰附蝉进贤高冠,着广袖袍衣,袍前绅后绶,腰系革带,饰双佩,高头舄露袍外,双手执笏于胸前,神态庄重肃穆。武官头戴高山冠,着广袖袍衣,袍前绅后绶,腰系革带,足着武士靴,靴头露袍外,双手柱剑,剑穗绕于剑柄,神态威严。
建陵司马道石人文左武右的列班位置是不同于泰陵以前诸唐陵石人的,据《新唐书·仪卫志》(卷23上)记载:“朝日……百官就班,文武列于两观,……文班自东门(左)而入,武班自西门(右)而入……百官班于殿庭左右……”。这和建陵石人文左武右的列班位置是相吻合的。同时,建陵石人中文、武各10人的制式也合乎唐朝廷“朝日”的仪式。在唐朝廷文官中,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入朝序班的资格。按规定,文官入朝序班时,“先一品班,次二品班,次三品班,次四品班,次五品班,每班尚书省官为首。”这五个品级的官员中一至四品都是正、从各1人,惟五品是正一从二共3个人。这就比陵墓石人文官数多1人,好像不合制度,但如果把10个文官按五个品级的正、从品理解,就正好合乎唐代的礼制了。“武班供奉者立于横街之北,次千牛中郎将,次千牛将军,次过状中郎将一人,次接状中郎将一人,次押柱中郎将一人,次排阶中郎将一人,次押散手仗中郎将一人,次左右金吾卫大将军。”这个数目和建陵武官石人数目相吻合。由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建陵司马道列置文武各半的10对石人,且列班位置是左文右武,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仪式,可能还代表着唐肃宗朝的文武百官衙署,这个问题可以从石人的服饰不同得到证实。
唐代帝王陵墓/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9
唐代帝王陵墓/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