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睿宗桥陵 > 桥陵陪葬墓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贤妃王芳媚

刘向阳


  睿宗贤妃王芳媚,两《唐书》无传,惟《旧唐书·睿宗诸子传》(卷95)中有简略记载,王芳媚墓位于唐睿宗桥陵东南约9公里、唐宪宗景陵正南稍偏西2公里处,墓碑早失,文献无记载。因此,该无名冢在史学界曾一度被认为是唐宪宗景陵的陪葬墓。此说最早见于宋人王溥所撰《唐会要》中;清乾隆年间编写的《蒲城县志》(卷2)载:“唐宪宗景陵在县西北仪龙村,陪葬有懿安郭太后,孝明郑太后,王贤妃。”著名金石学家、清代陕西巡抚毕沅在他所著的《关中胜迹图志》(卷14)中亦有“宪宗景陵,陪葬后妃三,懿安郭后,孝明郑后,王贤妃。”1975年8月,陕西省文管会和蒲城县文化馆抢救发掘了一座无名氏墓,出土一方青石墓志,才使王贤妃陪葬桥陵而不是景陵成为定论。
  王贤妃墓志现存蒲城县文化馆石刻室。该志用青石凿成,志盖方形,边长76厘米,厚19厘米,四斜刹上下分别阴线雕刻忍冬纹饰,间以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神图案,盖面四周线雕忍冬花纹,中间竖行右起阴刻篆书四行,题“大唐睿宗大圣真皇帝贤妃王氏墓志铭”16字;志石长宽皆76厘米,厚约25厘米。志文楷书31行,满行32字,凡905字。据志文得知,王贤妃名芳媚,今山西祁县人,北朝梁司徒太尉大司马永宁公王僧辨六世孙,唐朝国子司业、郑州刺史王思泰之孙,司封郎中润州刺史赠益州大都督薛国公王美畅之女。王芳媚“生于上善,育于中和。幼而聪明,长而仁柔。六岁能诵诗,十二通女则。”光宅元年(志文中有“光宅三载中,贤妃复有诏征入”句。按:光宅是武则天的年号,光宅元年即公元684年,此年中,武则天先废中宗,后置睿宗于别殿,自决政事。一年中三改年号,分别为“嗣圣”、“文明”、“光宅”。公元685年又改年号为“垂拱”,说明“光宅”年号只用了一年即光宅元年。志文中所载“光宅三载”显然是光宅元年之误,此当是书丹者或为勒石者疏误所致)被选入宫,“唐隆元年(即景云元年,710)睿宗正位,六月廿八日(710年7月29日),册为贤妃”,“天宝四载(745)秋八月疾丞,……洎旬有八日而薨,春秋七十三。”“至其载十二月七日(746年元月3日),陪葬于桥陵。”王贤妃墓志详细记叙了其生平事迹,志文由谏议大夫王焘撰写,文笔流畅,结构严谨,虽有疏漏之处,仍可弥补文献记载之空阙,为后人研究唐史和王氏家族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唐代帝王陵墓/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