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睿宗桥陵 > 桥陵陵墓与陵园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桥陵陵园规模及其建筑

刘向阳


  文献记载,桥陵陵园地面城垣绕山势筑成,城垣四面各开一门,以四神命名,东曰青龙门(又名东华门),西曰白虎门(又名西华门),南曰朱雀门,北曰玄武门;各门门前两侧筑门阙,并竖大型石刻若干。陵墙四隅各筑有角阙。《蒲城县志》记载,桥陵“陵墓占地二十九顷九十亩四分。”据勘测,现存陵园墓址平面呈规矩的“刀把形”,其南墙全长2800米,东墙全长2640米,西墙全长2800米,北墙全长5080米,周边总长13320米,形状略类似唐长安城的格局。
  桥陵建于“开元盛世”时期,陵园内各种设施均比较崇厚。据史料记载,陵园地面建筑除朱雀门内雄伟的九间献殿外,尚有阙楼、宫殿和陵署等。《唐会要》卷20载,贞元十四年(798)崔损充修奉八陵史时,给桥陵造屋140间,这应是睿宗李旦葬桥陵82年后修葺时新增加的建筑面积。另外,下宫在陵区西南,内建寝殿,以供奉墓主灵魂的起居生活。陵园内设有陵台令(从五品上)及主文、主乐、主辇、典事等官员23人,陵户400余人,另有折冲府,专门负责陵园护卫工作。天宝十四年(755),唐代诗人杜甫由长安至奉先县(今蒲城县)看望家人,除写成有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长诗外,尚写有《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其中“先帝昔晏驾,兹山朝百灵。崇冈拥象设,沃野开天庭。”“云阙虚冉冉,风松肃冷冷。石门霜露白,玉殿莓苔青。宫女不知曙,祠宫朝见星。空梁簇画戟,阴井敲铜瓶。”对桥陵陵园的建筑及官员宫女对墓主灵魂供养犹如皇帝生前的情况,作了形象的描述。
  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岁月,桥陵陵园的诸多建筑已基本无存,清乾隆四十年(1775)曾“筑城垣百丈”(《蒲城县志》),也只剩残垣断砖。我们只能从文献记载和地面遗存的建筑基址以及地面现存的巨大石刻群中窥知桥陵陵园当年营建的概貌。 


唐代帝王陵墓/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9

唐代帝王陵墓/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