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陵陵墓位置和陵园规模
刘向阳
光陵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北约15公里处的尧山西麓(今翔村乡光陵村)。1956年8月6日,陕西省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尧山,海拔1091米。山之南、北和东南部地势较平缓,东北部山峦重迭,西部和西南部为沟壑。据文献记载,穆宗死后,遗诏:“山陵制度,务从俭约,无禁婚嫁祭祀饮酒食肉。”(《唐大诏令集》卷11《穆宗遗诏》)敬宗李湛根据穆宗遗诏,遣勘舆者赴渭北陵区为其父勘卜茔域。结果选中了距离宪宗景陵较近的尧山为其父造陵,也算李纯、李恒父子有缘。陵址选定后,敬宗诏派山陵使、礼仪使、桥道使、卤簿使、仪仗使及各自副使、监修使等负责修筑山陵,准备葬礼。整个山陵的营筑工程是由神策六军士和奉先(今蒲城)、栎阳(今临潼北,故栎阳县西南)、美原(今陕西三原)、高陵(今陕西高陵)、富平(今陕西富平)等县的百姓承担并完成的。长庆四年十月,光陵梓宫及陵园设施基本建成。敬宗亲颁《光陵优劳德音》诏,对参与营建光陵的官吏进行了褒奖,同时减免了奉先等县百姓的青苗钱。十一月十五日(824年12月8日),葬穆宗于光陵。
按照“依山为陵”的葬制,光陵的布局与宪宗景陵类同。据《蒲城县志》记载,光陵占地16顷92亩8分。“封内四十里,下宫去陵五里”,陵园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呈南北长、东西窄的长方形,城垣四面各辟—门,以四神命名,四角置角阙。东西二门相距2350米,南北二门相距2900米。南门外设神道,长592米,其南筑乳台一对。现存四门阙楼遗址。其中西南角阙遗址,底径12米,残高1.5米。城内有献殿、享殿、陵署及亭台楼阁建筑多处,规模十分壮观。清乾隆四十年(1775),陕西巡抚毕沅下令修葺历代古迹时,曾修筑光陵围墙一百余丈,墙高6尺,厚3尺,惜今已倾倒无存。其所立之“唐穆宗光陵”石碑一通,尚存于内城献殿遗址之上,成为毕沅保护陕西文物古迹的历史见证。献殿遗址位于内城南神门北20米处,范围东西300米,南北150米,其上残砖断瓦俯拾皆是。
唐代帝王陵墓/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9
唐代帝王陵墓/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