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秦始皇帝陵考古的历史、现状与研究思路/二/(五)

曹玮 张卫星


  (五)陵园遗迹遗物
  关于秦始皇陵园的遗迹、遗物,文献中提到的仅有寥寥数条。遗迹遗物有阁道、城垣、门阙、石麒麟、佷石等。
  《史记·秦始皇本纪》提到“自极庙道通骊山”,辛氏《三秦记》引《太平御览》:“始皇生时作阁道至骊山,八十里。人行桥上,车行桥下。今石柱见存山上。”
  明代都穆《骊山记》:“秦始皇陵,内城周五里,旧有四门,外城周十二里,其址俱存。自南登之,二邱并峙。人曰:此南门阙也。右门石枢犹露土中,陵高可四丈。昔项羽黄巢皆当发之。老人云:‘始皇葬山之中,此特其虚冢。’其言当必有所授也。”
  《西京杂记》卷三:“五柞宫有五柞树。皆连三抱,上枝荫覆数十亩。其宫西有青梧观。观前有三梧桐树。树下有石麒麟二枚。刊其肋为文字。是秦始皇郦山墓上物也。头高一丈三尺,东边者前左脚折。折处有赤如血。父老谓其有神。皆含血属筋焉。”同样的内容也见于《长安志》卷四。
  宋代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关西道三·雍州》载:“佷石在县东十里。初,始皇之葬,远采此石,将致之骊山,至此不复动。石高一丈八尺,周回十八步。”毕沅《关中胜迹图志》卷八:“佷石在秦始皇陵东南二里,形似龟,初始皇运采此石,将置之骊山,不复动。石崇一丈八尺,周十八步。”此说也见于《长安志》卷十五。
  近五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始皇陵的埋藏远非这些文献记载的规模。始皇陵的遗迹分为地面建筑与地下建筑两个层面。
  目前基本可以确认秦始皇陵园的主要建筑被安置在两重城垣所构成的长方形区域内。地面遗迹主要有封土、两重城垣及其附属设施、寝殿、便殿、园寺吏舍、飤官遗址等。内外两重城垣都呈南北向的长方形,内城的中部由东向西有条长330、宽约8米的隔墙,将内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内城北半部的中间又有一条南北向、宽约8米的夹墙(复道),将内城北半部分为东西两部分。内城垣目前共发现6座城门,东、西、南三面各有一门,北垣上有二门,内城中部东西向隔墙上有一门。陵园外城基本上呈长方形。秦始皇陵园内城北部有大面积的地面建筑,分为三组。其中位于始皇陵封土北侧、面积3524平方米的一个遗存经过详细钻探,该建筑由主殿、侧殿、回廊、门道几部分组成,建筑材料和结构比较考究,推测此建筑为陵园的寝殿。在寝殿建筑之北,还曾发现大面积的建筑遗迹,20世纪70年代曾发掘了其中一组遗址,遗址内四座房址东西向排列。1995年,又在该建筑群之南发现了一组六座建筑,其中的四号建筑当是坐南面北的廊院式四合院建筑。[1]在西内外城间北部,发现了几处夯土建筑遗址,分布的范围较大,从现今的临马公路南侧向北到晏寨村,地下均是建筑基址,1981年和1995年曾分别清理发掘了建筑群南端的部分遗址,出土的饮食器上刻有“丽山飤官”等陶文,据此判断建筑群中应为飤官遗址。
  秦始皇陵园内外主要的地下建筑有封土下的地宫、陪葬坑、陪葬墓以及地下阻排水系统等。近年的钻探与发掘主要集中在外围的地下阻、排水系统、地下宫墙、地下空间的确认等。秦始皇陵地区的地下陪葬坑已发现180余座,是目前认识秦始皇陵外藏系统的主要依据。迄今为止,已经发掘和发现的陪葬坑被陵园园墙分为外城以外、内外城之间、内城以内三个相对区域。其中陵园外共四处,包括兵马俑坑4座、动物坑1座、上焦村马厩坑98座、K0007号坑1座;[2]内外城之间已发现的有西部的49座小型坑,包括17个珍禽异兽坑、14个跽坐俑坑和16个葬仪坑,另外还有曲尺形马厩坑和双门道陪葬坑各1个,[3]西南部新发现K0004、K0005等,内外城之间的东南部发现K9901、K9801、K9902等陪葬坑,另外在K9902北面司马道北侧还发现一些陪葬坑,目前内涵还不是很清楚;[4]内城以内的陪葬坑位置一般紧靠封土,受其影响这些坑的数量和结构还有许多不清之处,根据钻探材料显示,陵的北侧有7座,封土西侧有铜车马坑1座、长方形坑1座、K0003,封土南侧自西向东有K0006、K0002、KOO01,封土东侧自南向北为K0204、K0203。另据2002年的钻探资料,在封土的北侧及东侧新发现一组由砖坯围成的特大形组合陪葬坑,内含K0101、K0201、K0202、K0205。[5]秦始皇陵园内外发现的墓葬主要有7处,陵园内封土西北角一座甲字形墓[6]、内城东北部的小城内小型秦墓34座、东内外城之间小型墓葬3座、上焦村墓葬17座[7]、兵马俑坑附近甲字形墓1座、西内外城之间墓地墓葬61座[8]、砖房陪葬墓数十座[9]。
  注释
  [1]张占民:《秦始皇陵北寝殿建筑群的发现与初步研究》,《考古与文物研究(1956—1996)——纪念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成立四十周年文集》,三秦出版社,1996年。
  [2]a.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始皇陵秦俑坑考古发掘队:《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发掘报告(1974—1984)》,文物出版社,1988年。b.始皇陵秦俑坑考古队:《临潼县秦俑坑试掘第一号简报》,《文物》1975年第11期。c.始皇陵秦俑坑考古队:《始皇陵东侧第二号兵马俑坑钻探试掘简报》,《文物》1978年第5期。d.始皇陵秦俑坑考古队:《始皇陵东侧第三号兵马俑坑清理简报》,《文物》1979年第12期。e.王兆麟:《秦始皇陵园发现罕见动物府藏坑》,《中国文物报》1997年6月22日。f.秦俑坑考古队:《秦始皇陵东侧马厩坑钻探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4期。g.秦俑坑考古队:《始皇陵东侧又发现马厩坑》,《考古与文物》1985年第2期。h.临潼县博物馆赵康民:《秦始皇陵东侧发现五座马厩坑》,《考古与文物》1983年第5期。i.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陵园K0007陪葬坑发掘简报》,《文物》2005年第6期。
  [3]秦俑坑考古队:《秦始皇陵园陪葬坑钻探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2年第1期。
  [4]a.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1999)》,科学出版社,2000年。b.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陵园2000年度勘查简报》,《考古与文物》2002年第2期。c.秦始皇陵考古队:《秦始皇陵园K9801陪葬坑第一次试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1年第1期。d.始皇陵考古队:《秦始皇陵园K9901试掘简报》,《考古》2001年第1期。
  [5]a.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陵铜车马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98年。b.秦始皇陵考古队:《秦始皇陵园K0006陪葬坑第一次发掘简报》,《文物》2002年第3期。c.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1—2003)》,文物出版社,2007年。
  [6]程学华、王育龙:《秦始皇帝陵陪葬坑墓综述》,《考古与文物》1998年第1期。
  [7]秦俑考古队:《临潼上焦村秦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2期。
  [8]程学华:《秦始皇帝陵考察报告》,《庆祝武伯纶先生九十华诞论文集》,三秦出版社,1990年。
  [9]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1—2003)》,文物出版社,2007年。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陕西出版集团 三秦出版社,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