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
秦俑坑出土青铜弩机生产的标准化及相关劳动力组织/一
李秀珍 夏寅 刘占成等
一、标准化生产的考古学理论模式
标准化研究实际上是对古代生产方式和社会发展形态的研究。标准化的定义尽管相对简单,是产品在生产中尽可能保持的一致性和互换性,但其背后所蕴含的生产技术和社会意义是非常复杂的。如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来源、生产和加工程序、工匠的个人行为、监督管理机制、社会对产品的需求标准以及当时社会的发展形态,无一不影响到手工业产品的标准化程度。所以探讨标准化研究的过程是对当时手工业生产技术、生产方式以及整个社会发展进程的探讨。
针对古代手工业产品标准化生产,相应的考古学理论模式在长期的研究中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针对秦代的青铜兵器生产,本文中应用了下面几个相关的考古学理论模式。而这些考古学理论模式的应用,是为了进一步深化考古材料的研究,探讨社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和考古学个案的联系。当然任何考古学理论模式都有其局限性,这也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应用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首先,简单介绍以下几个理论模式:
(一)标准化生产与专业化生产的关系模式
这是在西方考古学中探讨最多,也较深入的考古学理论模式,但相关的争论也很多。其早期理论的构架是标准化生产的程度反映着手工生产的专业化水平[1][2]。标准化程度高说明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较高,反之,标准化程度低则反映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影响标准化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如原材料的摄取、参与生产的工匠数量、工匠的技术水平、质量的控制、政治因素及生产投入等等。
(二)标准化生产与生产技术模式的关系
这一理论模式是由Fanklin提出[3][4],主要用于解释商代青铜器的铸造加工和生产组织。其理论的核心就是其生产过程是整体生产,还是分件组装,用现代生产的术语就是批量生产还是流水线生产。这个理论模式主要是如何分析古代手工业生产中的组织和分工,以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标准化与劳动力的个人行为
这个理论模式主要是针对大规模生产中工匠个人因素对标准化程度的影响。在模拟或重复劳动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这也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的局限性[5]。比如说,故事在流传过程中会有人为的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加入其个人的理解,经过长时间之后,你会发现所流传的故事已经有很大的改动了。生产过程也是如此,尽管青铜兵器是范铸,但在铸模和铸范的过程中,工匠的制范是会有误差的,这种误差如果是长时间积累或者是经过多名工匠的翻模,就会有较大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就会很明显地呈现在器物成品上。
(四)兵器的空间分析与劳动力组织
空间的分布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生产的过程和组织方式[6],如直接的窑址的分布及手工作坊的空间布局就会反映出当时工匠是如何组织和生产的。秦兵马俑坑出土的兵器似乎较为复杂,这些兵器不是发现在生产作坊中,而是发现在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兵马俑坑中。其空间分布也受着多重因素的影响,如军阵的布局和后期的扰动等。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这些兵器在放置俑坑之前是否在战场上使用过?从理想化的角度看,如果这些兵器是直接从作坊或武库中运进俑坑的,那么兵器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空间布局,反过来,而从其空间布局也能够推断出当时青铜兵器生产和运输的过程和劳动力组织。更进一步,青铜兵器在生产作坊中因工匠、时间或原材料的因素而形成的某些特征,如不同形制部件的组装,并结合兵器在俑坑的分布,探讨在作坊中的生产技术和工匠的组织。
以上的几种理论模式是与秦俑坑兵器生产和劳动力组织密切相关的。当然在应用过程中也需要灵活掌握,因为生产和组织过程是较为复杂的,可能会有很多理论所没有覆盖的因素。
注释
[1]Costin C.,1991.Craft specialisation:issues in defining,documenting,and explaining the organisation of production.In M.Schiffer(ed.) Archaeological method and theory 3:1—56
[2]Costin,C.and Hagstrum,M.1995 Standardisation,labour investment,skill,and the organisation of ceramic production in late Prehispanic highland Peru.American Antiquity 60:619—39.
[3]Franklin U.M.1983a On bronze and other metals in early China.In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edited by D.N.Keightley,pp.279—296.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Berkeley.
[4]Franklin,U.M.1983b The Beginning of Metallurgy in China:a Comparative Approach.In The Great Bronze Age of China:A Symposium,edited by G.Kuwayama,pp.94—99.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Seattle.
[5]Eerkens,J.W.,and C.P.Lipo 2005 Cultural Transmission,Copying Errors,and the Generation of Variation in Material Culture and the Archaeological Record.Journal of Anthropological Archaeology,24:316—334.
[6]Orton C.2004 Point Pattern Analysis Revisited.From Between Time and Space - The Geographical Dimension of Knowledge.P299—315.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陕西出版集团 三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