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秦公帝王陵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七章 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

徐卫民


  秦始皇陵是中国的第一个帝王陵,在中国古代帝王陵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陵园占地面积达56.25平方公里,地上地下均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已发现各种陪葬坑、陪葬墓600多处,内涵极为丰富,文化价值极高,引起全世界的关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中国于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组织后获得的第一批世界遗产名单之一。与此同时被列入的还有故宫、长城、莫高窟、北京人遗址、泰山。充分反映出秦始皇陵的文化价值得到世界的公认。从此后秦始皇陵成为全世界人的共同文化遗产。除秦兵马俑、铜车马外,近几年又陆续发现了石铠甲坑、百戏俑坑、六号坑、七号坑等重要的文化遗址,出土了一批重要的文物,其重要性越来越显示出来。
  我国古代的帝王陵园,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瑰宝。陵园制度是伴随着封建专制主义的形成而确立的,它是封建统治者推崇皇权、加强专制和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手段,历代的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宣扬至高无上的尊严,往往不惜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营建陵园,把生前纸醉金迷的生活带入死后的“另一个世界”。
  秦始皇时期,随着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与至高无上的皇权相适应,形成了日益完善的中国封建帝王陵园布局规划,出现了高大的陵冢和供死者灵魂起居的寝殿建筑。中国古代的帝王陵园,实质上是一座座古代文化的艺术宝库,无论是地面上的奢华建筑,还是地宫中的大量珍藏,都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
  

秦公帝王陵/徐卫民著.—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