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记载秦始皇陵地宫中有水银,是否可信?
芦建华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汉书·刘向传》中说:“水银为江河,黄金为凫雁。”《水经注》、《三辅故事》等史籍中均有类似的记载。近年来,经过现代科学方法的测定,证明这些有关秦始皇陵墓内有水银为河的记载是真实的。
本世纪80年代,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与秦俑考古队配合,用最新科学手段先后两次对秦始皇陵地宫进行了含汞量的测试。1982年12月地质工作者首次运用汞量测量法对秦始皇陵地宫进行了测试。他们在秦始皇陵封土上取了土壤样品,经过化验测试,惊奇地发现在始皇陵封土的中心,有一个面积约12000平方米范围的强汞异常区。在异常区内汞含量变化为70—1500ppb,含汞量平均值为205ppb,高于140ppb的点为43个,共4300平方米,高于280ppb的点为11个,计1100平方米。根据文献记载,秦陵封土是来自陵园以北的鱼池村。1982年,他们特意从鱼池村取了土壤样品,化验结果表明,鱼池村的土样中汞含量仅为5—65ppb,平均值为30ppb。这与始皇陵封土上方的高含量起伏形成鲜明的对照。由此可见,始皇陵封土中强汞异常含量不是封土固有的,而是封土堆积后由陵墓的地宫中人工埋藏的汞挥发而残留在封土中的。
秦俑百题(修订本)/孟剑明主编.—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