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秦始皇陵 > 秦俑百迷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二号坑战车编列有何特点?在军阵中的作用是什么?

张 宁


  古代车战,战车要编成一定的队形,所谓“其战矣,古者士有什伍,车有偏列”,如果“士失什伍,车失偏列”,就一定要吃败仗。所以战车要“甲首相附,三五相同,以结其联也。”车与车之间互相掩护,密切协同。队形不整,车不结联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所以古代的军事家非常重视车阵的编列。从二号坑战车严谨的编列上,就可得到证明。
  二号坑出土战车近90辆,其编组方法为:一是其左侧的车阵,有战车8列,每列8辆,车的前后左右没有徒兵,这个阵的特点是纵深大于面宽,车与车的间距约3米,列与列的间距不足1米。如此密集的排列,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此这种间距仅具有象征意义。64辆战车组成一个方形的整体。其接战面和纵深相等,不易被敌方从两翼侧袭切断。同时,由于纵深力量较强,便于冲击和切断敌方的队列。这种编组比较坚牢,坐之如磐石,动之如滚雷。二是俑坑中部的车阵,有战车19乘,分作三行组成一个竖阵。中间一行有车7辆,左右两行各有6辆。这个阵的特点是车徒结合,战车在前,徒兵在后,体现了古代“先偏后伍”的鱼丽阵的编列方法。其接战面窄,但纵深力量雄厚,利于突破或切断敌军。但其缺点是当敌面窄,也易于被敌方拦腰截断。所以在这个长方阵的左侧配置有骑兵阵,右侧配置有方形车阵,车后并跟随着徒兵,互相配合掩应,才能发挥长方形竖阵的威力。
  另外还有6辆战车位于骑兵阵中,车骑配合作战。
  战车在古代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用以“陷坚阵,要强敌,遮走北”,与步兵与骑兵配合作战,以达到理想的战斗效果。
  秦俑坑战车的编组,好像是一幅生动形象的车阵图谱,有许多不同于前代的新特征,是研究秦代车阵与车战的一批珍贵的实物资料。 

秦俑百题/孟剑明主编.—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