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俑中有无少数民族士兵的形象?其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秦仙梅
秦俑坑中的众多武士俑,其面型、表情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就陶俑的头型和面型来说,主要表现的是关中地区的秦人,其次是西北或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属于蒙古人种的圆头颅型,有的俑后脑勺显得特别硕大,有的俑头则上大下小,呈瓠瓜形,俗名葫芦形头。例如,一号坑T1(1在下标)第二过洞出土的16号俑,额头圆润,面颊丰硕,高颧骨,尖下巴,嘴上有两道双角上翘的八字胡,下额上有一撮小须,头绾圆形发髻,扎朱红色发带。从侧面观察,圆顶,大脑勺,耳根部有个三角状的凹窝,下颔骨清晰可辨。又如,一号坑T19k(19k在下标)第194号俑,面形窄长,颔阔而扁,眉细目圆,阔口厚唇。两撇双角翻卷的大胡,下配一撮小须。仰首挺胸,目光炯炯,神态机警。还有,一号坑T1k17(1k17在下标)号俑,宽短近圆形的面庞,颧骨隆起,面颊肌肉结实、丰腴,眼窝凹陷,眼球鼓起,容颜粗犷,性格慓悍等等。秦俑中这些富于特色的头型和面相都可以说是少数民族士兵形象的记录。在秦始皇帝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主义大国里,显然,秦兵的来源遍布全国各地,可以说是秦代我国各民族首次大融合的真实反映。
秦俑百题/孟剑明主编.—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