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胡亥与其陵墓
徐卫民
胡亥为秦始皇的第十八个儿子,二世皇帝在位仅三年时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途中,病死于河北沙丘,胡亥依靠当时的宦官赵高、丞相李斯等人发动“沙丘之变”,逼死当时的宗室大臣和公子、公主等,当上了皇帝,称为秦二世。秦二世胡亥即位后,重用宦官赵高,逼死利欲熏心的丞相李斯,阶级矛盾非常尖锐,因此摇摇欲醉的秦王朝很快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在沙丘之变中赵高之所以积极推动胡亥继位,是为自己的利益考虑的,李斯最初是不同意胡亥继位的,但由于利欲熏心,还是成为沙丘之谋的同伙,且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李斯等人遂篡改秦始皇留下的诏书,伪造秦始皇给扶苏的信,宣布胡亥继位,逼长子扶苏自杀。
二世继位后,继续任用赵高为郎中令,以秦始皇的五次出巡为榜样,也开始进行巡游,率文武大臣,先到碣石,后到琅邪,再到会稽,最后由辽东而归。一路上游山玩水,刻石记功,以达到其威慑天下的目的。
虽然胡亥当上了皇帝,但他也知道并非顺理成章之事,而是通过阴谋夺取的,所以心里一直不踏实,“大臣不服,官吏尚强,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奈何?”令他特别担心的是公子、公主们和宗室大臣的反对。于是打算置他们于死地而后快。赵高指出:“大臣鞅鞅,特以貌从臣,其心实不服”。①于是赵高一伙先从强势大臣入手,对蒙恬、蒙毅下手,因为当时蒙氏三代均为秦的大将,且战功卓著,地位重要,正如《史记·蒙恬列传》所云:“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赵高遂遗使者送信至上郡,而“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系于阳周”②,虽有子婴劝胡亥勿杀蒙氏,但胡亥听信赵高之言,派先遣御史曲宫至代杀死蒙毅,后遣使至阳周,逼迫蒙恬自杀,从而完成了对其有威胁的大将的斩杀任务。
除掉良臣大将后,便开始了对公子、公主的斩除,史书中并未有公子、公主反对胡亥的记载,但赵高之流也不放过他们。先在杜(今西安南郊长安县山门口乡杜城村)“六公子惨死于杜”,又“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左石右乇)死于杜,财物入于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③,另将公子将闾昆等三人囚于内宫,遣使者逼其“拔剑自杀”。先后被残害的公子、公主达32人。
权力稳固之后,胡亥便开始过起荒淫残暴的生活,继续其父亲的事业,在全国大兴土木,继续营建阿房宫和修建秦始皇陵,还在咸阳西北修建了林光宫。他“尽征其材士五万人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④为了保证咸阳都城粮食的供给,下令“调郡县转输菽粟刍蒿,皆令自赍粮食,咸阳三百里内不得食其谷,用法益刻深”⑤,使从事劳役之人痛苦不堪,怨声载道。公元前209年,忍无可忍的劳动人民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荒庸的二世竟然不相信此事,当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军已打入关中,快到秦始皇陵时,这才着急起来,忙命令章邯带领修陵人员拿上武器抵抗农民起义军。
此时身居丞相之位的李斯,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虽多次劝谏,二世非但不听,而且责问李斯,“你居三公之位,怎么会让盗贼如此猖獗?”李斯听后非常惊慌,为了保全自己性命,并取悦二世,提出了“督责之术”,即实行严酷刑罚与君主专制相结合的统治方法,果然得到二世的支持。于是“行督责益严,税民深者为明吏,……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积于市,杀人众者为忠臣”⑥。
虽为宦官但掌握大权的赵高这时则蒙骗二世,让他不要会见群臣,指出:“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⑦,而由赵高独揽大权,二世则“常居禁中,与高决诸事”⑧,与此同时,赵高还要除掉丞相李斯这个绊脚石,他诬告李斯父子谋反,李斯因无法面见二世,蒙冤被杀,这实质上也是李斯自食其果,他助纣为虐,其结果也是合情合理的。同时赵高又逼杀右丞相冯去疾和大将军冯劫,清除了篡权路上的最后一批政敌。从此赵高升为中丞相,“事无大小皆决于高”,二世成为地地道道的傀儡。赵高之弟赵成为郎中令、女婚阎乐为咸阳令,秦王朝成为赵家天下。
赵高为了确保权力集中,遂在宫中扮演了一场“指鹿为马”的闹剧,一天上朝时,他牵来一头鹿献给二世,却偏说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这是一头鹿,怎能说是马呢?赵高说,是鹿是马请大臣们评说,然后他扫视群臣,文武大臣中有人默默无语,有人惧怕赵高,硬着头皮说是马,只有很少人尊重事实,说是鹿。下朝后,赵高便把讲实话者一一除掉。从此后赵高完全掌握了秦朝大权。秦二世则过着奢侈享乐的生活,不问政事。秦朝的统治行将结束。
农民起义的烈火越烧越旺,二世被蒙在鼓里,赵高这时则发动了宫廷政变,当二世到望夷宫斋戒祭祀时,命令咸阳令阎乐到望夷宫,先解除宫内卫兵,然后逼迫二世自杀,二世这时才如梦初醒,要求面见丞相赵高,赵高不答应。愿当一郡王,赵高也不允许;愿为万户侯,赵高仍不允许;愿与妻子为黔首,赵高还是不允许。无奈之下,二世只好自杀。赵高遂“以黔首葬杜南宜春苑中”⑨。
秦二世陵墓位于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西曲江池村。圆丘形封土,底径25米,高6米。墓前有砖碑楼,内嵌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书“秦二世皇帝陵”碑一通,高2.3米,宽0.8米,厚0.2米。碑阴刻周新命撰《夜役说》,墓地尚有石兽一对,高1米,长0.75米。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对于秦始皇陵来讲,二世皇帝陵则显得凄凉和萧条。因为赵高只是以普通老百姓的身份将其草草葬于宜春苑中,这也是二世皇帝咎由自取。
注解:
①《史记·秦始皇本纪》。
②《史记·蒙恬列传》。
③《史记·李斯列传》。
④《史记·秦始皇本纪》。
⑤《史记·秦始皇本纪》。
⑥《史记·李斯列传》。
⑦《史记·李斯列传》。
⑧《史记·李斯列传》。
秦公帝王陵/徐卫民著.—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