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黄帝功德大典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黄帝身世

刘洪涛编著

    
  黄帝是人不是神,他是黄土高原黄土地的儿子,因“帝”与“地”同音,故黄帝又言黄地。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是父母精血所育,他出生在陕北的黄土高原,生于斯,长于斯,葬于斯(古坊州即今之黄陵)。1973年,《黄帝四经》从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从而证明黄帝人物的真实性。黄帝德泽流传天下,其臣不忍言葬帝,故曰葬衣冠也。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选自《史记·五帝本纪》
  昔少典氏娶于有娇氏,生黄帝。
  ——选自《国语》
  轩辕出自有熊之国,母曰昊枢,以戊己之日生,故以土德王也,时有黄星之祥。
  ——选自《拾遗记》
  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其先即炎帝母家有娇氏,世与少典同婚。
  ——选自《帝王世纪》
  有熊氏,少典氏之子,王承填而土行,色尚黄,天下号之黄帝。身五十二战,而天下服。乃达四面,广能贤,稽功务法,秉数承刚,而都于陈(今宝鸡古陈仓)。姚睦云:黄帝都陈仓,非宛邱。
  故今陇右,黄帝遗迹甚多。
  ——选自《陕西通志·帝系》(雍正本)
  黄帝有熊氏,生于轩辕。
  注:《史记·五帝本纪》作名曰轩辕。《史记索隐》作生于寿丘,居轩辕之丘。
  轩辕丘、轩辕谷、轩辕溪《史记》:“轩辕黄帝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按:《水经》有轩辕溪,在今秦州南安。姚睦以为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是谷中有丘,丘边有溪,名虽不同,其为黄帝诞处一也。
  丘、谷溪名,在今秦州。黄帝生于此,因以为名,又以为号。姓公孙,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少典妃曰附宝者,感电光绕斗而有娠,遂生帝于轩辕之丘。(按:《水经》有轩辕溪,在今秦州南安。姚睦(瞻)以为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国于有熊,时榆罔侵凌诸侯,蚩尤暴虐天下,帝战榆罔于阪泉,擒蚩尤于涿鹿,诸侯尊为黄帝,代神农氏以治天下。……有土德之瑞,故曰黄帝。在位百年。崩于刑山之阳,葬于桥山。
  按:桥山在延安中部县北。《皇览》曰:“黄帝冢在上郡桥山。”旧志谓:“土于防州,以桥山在防州地故也”(防州疑为坊州之误)
  ——选自明嘉靖《陕西通志·文献一·圣神》
  中部县,周春秋时为白翟地。秦属上郡。汉为上郡之阳周、左冯翊之翟道及北地郡地渠搜,中部都尉治此。(晋)姚秦置中部郡。姚兴置中部县。南北朝后魏因之,属北华州中部郡。后周置内部郡。隋为内部县,属上郡。唐武德二年,析鄜州之中部、鄜城(今富县)置坊州中部郡于后周旧马坊,领县四,……宋仍为坊州,领县二,曰中部、宜君。金因之。元至元六年,废坊州人鄜州,以中部、宜君属焉。……编户二十四里。
  ——选自[明]嘉靖《陕西通志·建制沿革》
  注:①陕西在明代涵盖了今天的陕西、甘肃、宁夏全部,还涵益今天的青海、新疆、内蒙古的一些地区,涉及祖国西北的大部分地区。故黄帝出生地的两种说法,“秦州”和“坊州”均在陕西。而生于坊州一说较为确切。
  ②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教授认为,黄帝生于山东寿丘之说难以成立。第一,黄帝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当时山东是夷人的主要活动区域,作为姬姓少典族后裔的黄帝怎么能出生在夷人的主要活动地区?第二,从考古发现看,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北方人主要居住在黄河之流的二级台地上,而山东处于黄河下游,在那洪水浩荡的年代,下游两岸怎能有人居住呢?在山东黄河支流两岸很少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三,从历史上看,在周成王以前,没有迹象表明姬姓发展到山东境内。张岂之教授指出,黄帝出生应在陕北黄土高原,黄帝族主要活动于陕北黄土高原,黄帝逝世后安葬于黄陵县桥山。
  ③业余考古学者李延军指出,至今依然流传的落叶归根习俗源于我国的炎黄文化,黄帝时期发明指南车的功臣风后出生和安葬都在同一个地方,即今之山西。造字的仓颉、造酒的杜康、造碗的雷公均出生于陕西白水而葬于白水。发明养蚕抽丝的黄帝之妃嫘祖出生于四川盐亭也葬于盐亭,而没有归附黄陵。可见,中华民族“生于斯,葬于斯”的这种丧葬制度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习俗,黄帝这样的领袖人物也不例外。第二,根据后世资料记载,黄帝的母亲附宝是有娇氏氏族人,世与少典同婚。有娇氏氏族就在我们今天的黄帝陵,以母寻子足从习俗的另外一个角度探索黄帝出生地的途径。第三,李延军还在黄帝出生地小寿山南的郗村收藏到一件灰陶鼎,经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考古专家石兴邦确认,为陕西龙山文化灰陶,与黄帝为同一时代,在其后发现的城墙痕迹也从文物上支持黄帝出生在黄陵之说。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
  ——选自《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居代一百一十年,在位一百年。
  ——选自《本行记》
  黄帝主德,女主象也。
  ——选自《史记·天官书》
  注:汉代以前,人们对黄帝的记忆还是非常准确的。黄帝主德,女主象也。即我们今天讲的男身女相。现今有些人给黄帝塑像安上一大把胡须,反映了他们对黄帝历史认识的局限性。在延安,就这个问题有人曾问毛泽东为什么也不长胡子,毛泽东笑着回答说:“我也是个大中华嘛!”
  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百余岁后得与神通。
  ——选自《史记·封禅书》
  黄帝自择亡日,至七十日亡。七十日还葬于桥山。
  ——选自《列仙传》
  (黄帝)采首山之铜,铸三鼎于荆山之阳,以象泰乙,能轻能重,能渎能行,存亡是谂,吉凶可知。
  八月既望,鼎成死焉,葬上郡阳周之桥山(在今黄陵县)。
  ——选自《路史·疏仡纪·黄帝》
  注:既望,即望日的次日,通常指农历每月的十六日,这一天为黄帝逝世日。
  黄帝铸鼎以疾崩,葬桥山。
  ——选自《剑经》
  黄帝登仙,其臣左彻者,削木像黄帝,帅诸侯以朝之。
  ——选自《博物志》
  帝以上德王,应地裂而沛葬。群臣有左彻者,感恩帝德,取衣冠几杖而庙飨之,诸侯大夫岁时朝焉。
  ——选自《纪年》
  桥陵 在中部县北桥山。《史记》:黄帝铸鼎于荆山,鼎成而帝崩,葬于桥山。又云:汉武帝北巡朔方,还祭黄帝于桥山。《地理志》亦云:“上郡阳周县桥山南有黄帝冢”,前即汉武祈仙台,周围城堑五里余,树柏万余株,横顺成行,参天熬日,数百里外望之犹有烟霞霏薇、青翠玲珑之状。旧传黄帝骑龙升天,其臣左彻感思,取其衣冠几杖而庙祀之,处于秦皇、汉武时方士之说,固不足信,至谓葬衣冠于此者,乃臣子不忍直言葬帝,故曰葬衣冠,犹称君薨曰晏驾,亦实录也。
  ——选自[明]嘉靖《陕西通志·土地·山川》
  黄帝庙 有三,一在中部县东三里,旧在桥陵旁,宋开宝中,移建于此,有刺史李恕记;一在真宁县城东,《方舆胜览》云:真宁在阳周之地接壤,故有庙;一在城固县西南二十里。
  ——选自[明]嘉靖《陕西通志·土地·山川》
  





黄帝功德大典/刘洪涛编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