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黄帝陵陵园环境

黄帝陵陵园环境

  黄帝陵的地理环境与生态环境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西北一公里处的桥山之巅,背依海拔994米和1021米两座山峰,墓冢所在点地面海拔977.8米。地理位置是北纬35°34′,东经109°15′。南距西安180公里,北距延安170公里。整个黄帝陵保护范围总面积为3.24平方公里。其中,黄帝陵寝所在的桥山面积为5667公顷。 

  桥山所在的陕西、甘肃省交界的子午岭,自西北向东南延伸,是渭北黄土高原中孟家塬向南延伸的一支主脉。其前有两条支脉伸向山脚下的沮水河畔。一条支脉向东,岭脊狭窄且支碎,形似凤凰,故称凤凰岭;一条支脉向南偏西伸延,岭脊逐渐宽阔平缓,唐坊州古城即位于其上,山麓与沮水之间的缓坡地与现今黄陵县城之老城区相连。 

  桥山之南,有印台山,背依侯庄塬,下临沮河川,与桥山隔河相望。山下有二台,上端高高突起一圆顶,形似帝王之玺印,故称印台山。桥山之东,有阳洼之山;桥山之西,有马山。在古地学概念中,印台山处于朱雀之位,阳洼山处于青龙之位,马山处于白虎之位,而黄帝陵所依之孟家塬则处于玄武之位,形成对桥山的环抱之势。 

  桥山山脚下的沮水发源于黄陵县西子午岭,由西向东横贯黄陵县城,在龙首乡注入洛河,全长128公里。沮水的上游比较平直、舒缓,水由西自北折向南而东流,称西湾;沮水的下游则由西自南折向北而东流,称东湾。沮水的这种三面环绕桥山而过的情形,使桥山看起来更像是卧波之桥,故名之桥山。正是由于沮水的这种三面环绕,加之四周群山隔水相抱,因此便构成了黄帝陵特有的山水形势。 

  站在桥山上观望,两侧山体、冈阜,以及沮水、远山大体呈对称之势。 

  桥山、沮水、印台山、东湾、西湾与山前塬地,有川有塬,川塬相连;有沟有壑,沟壑纵横,有梁有峁,梁峁跌荡;有山有水,山水相融;有林有地,林地分明。这一切,姿态万千,幻化无穷,幽奥深邃,古朴凝重。一方面具有洪荒、原始、粗犷、浑厚的黄土高原气势,另一方面又含有黛横半岭、一水中流、翠柏环山、绿茵遍地的秀毓之气。桥山若尊者,依山傍水;沮水若碧环,绕陵而过;凤岭、南岭若梁柱,平缓延伸;印台诸山若侍者,拱卫于南,恭谨肃立。它们的延伸与扩充,拼接与组合,在黄土高原上构成一处十分难得的符合传统地学观念的“风水宝地”。登临桥山之巅,山川风物,地理地貌尽收眼底。东望龙首乡,一条与桥山山脉紧紧相连,同沮水河遥遥相对的黄土宛如一条巨龙,又似天然画屏。若遇雨后初晴的早晨,但见雾霭蒸腾,瑞气东来,霞光万道,彩云朵朵,沮水泛亮,古柏凝翠,庙宇生辉,陵墓显圣,整个桥山,恰似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彩画。传说这里是轩辕黄帝龙驭之首山。西眺老虎尾巴村,距陵约2.5公里,居于沮水河西岸,其隆起而立的黄土梁坡,形状地貌俨然一只巨大安详的卧虎。北看眼前,连接黄帝陵的这座黄土山,犹如一只俯卧的巨大玄武。倘若再下得山来,站在黄陵县城东边的山头,向西北远望凤岭,竞酷似一支展翅欲飞的朱雀。由此看来,山川风水,天地阴阳,瑞气宝象,尽在桥山黄陵一隅。陵庙皆成负阴抱阳之势,北有玄武高靠,前有碧水环绕,左有龙首在侧,右有虎尾毗邻,构成一幅平稳安昌之象,陵墓巧居盘龙脉象之中,庙宇恰处凤岭翼护之下,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左右拱卫,前后拥护,构成一派吉瑞祥和之气。 

  独有的地脉,特含的精气,构成了一幅完美的表现古代人文地学理念的风景。 

  在地质构造方面,黄帝陵区属于陕甘宁台坳中陕北台凹的一部分,亦即鄂尔多斯地台的一部分。其基岩为中生代沉积岩和新生代晚期红土层所构成的古地形,底部为侏罗、三叠等砂岩、页岩和砾岩,上部覆以黄土为主的沉积物。这种风成黄土,富含钙质,质地疏松,宜于草木和农作物的生长。 

  在气候条件方面,黄帝陵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9.29℃。最高气温36.5℃,最低气温-21.4℃,温差较大。年平均无霜期为191天,年最大积雪厚度为20公分,年最大冻土深度为69公分。陵区主导风向为东南/西北风,最大风速为22米/秒,平均风速为3.3米/秒;年平均日照时数2528.4小时。黄帝陵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适于植物生长。 

  在水文资源方面,黄帝陵区雨量适中,年平均降水量650.82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037.2毫米,年最小降水量431.7毫米。其中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地表水主要由大气天然降水补给形成;地下水埋藏较深,一般为70—80米,井深普遍达到150米。 

  黄帝陵区山丰土厚,雨量充沛,植物生长茂盛。其中有桥山林木覆盖面积89.1公顷,其植被多为古柏,现有山林柏树81600余株,为我国少见的侧柏林。其他地区(包括凤凰岭、印台山等)广布其他乔木和稀疏的灌木丛,沮河两岸则主要为农作物耕种区,并间以田间林木。根据调查,桥山及其周围地区常见的植物群落有: 

  1. 侧柏群落:分布于陵区四周。占整个桥山植被的70%。现为全国最大的古柏群落。其柏树品种繁多,最为多见者有侧柏、雀柏、哑柏、麻花柏等。其乔木(主要为侧柏)覆盖度达40%~80%;灌木(主要为荆条)层覆盖度为20%~50%;草木植被覆盖度达80%。 

  2.侧柏与油松群落:主要分布在黄帝陵墓正北和陵南地区。其乔木层覆盖度为50%左右。侧柏一般高8—12米,油松一般高5—8米,生长旺盛。 

  3. 侧柏与刺槐群落:主要分布在桥山东麓的阳坡和黄帝陵墓西侧山坡。其乔木层覆盖度为50%左右。植被度较低。 

  4. 侧柏与荆条群落:主要分布在桥山北麓一带。这里光照较差,土壤表层多为沙岩及残积物,乔木层覆盖度为70%。主要由30年以上树龄的侧柏组成。 

  5. 油松与刺槐群落:主要分布在桥山东麓的阳坡。其乔木层覆盖度为60%~70%。 

  6. 酸枣群落:一般分布在东部及南坡边缘比较干旱的地区。其覆盖度约为80%。 

  7.黄花蒿群落:主要分布在桥山东北干旱的坡地。其覆盖度为50%~70%。 

  8.铁杆蒿群落:主要分布在桥山东麓比较干旱的坡地。同时夹杂有矮小的酸枣和荆条等植物。 

  9.黄帝庙植被:庙区植被以古侧柏为主,同时还有其他25种乔木和24种灌木以及80余种草本植物。其植被覆盖度为50%。 

  10.川道植被:沮水河川道系农作物种植区,但在河谷两岸、田畔及农宅旁,亦栽种有多种林木如榆、椿、柳、丁香、侧柏、枣、桑、槐等。 

  据统计,黄帝陵区共有陆生脊椎动物种类38种,其中鸟类22种,鼠类10种,蛇类2种,兔类1种,蛙类1种,伏翼类1种,雉类1种。共有昆虫49种,隶9目27科。 

  1. 动物:黄帝陵区的野生动物有猬、兔、狐、黄鼠鼬、野猪、狍、蛇等。 

  2. 鸟类:黄帝陵区共有鸟类22种,隶属于5目15科。普通种类有沼泽山雀、黑枕黄鹂、北红尾鸲、灰眉岩鹀、黑卷尾、银喉长尾山雀、喜鹊、山噪眉、红嘴蓝鹊、红尾伯劳等。稀有种类有黄腹山雀、赤红山椒鸟、苍鹭等。在以上种类中,85%为食虫类,主要分布于侧柏林及林缘地带。 

  3.昆虫:黄帝陵区有昆虫49种,大部分为农林害虫,只有少数为益虫。在该区西北部,因地势较高,乔木稀少,野草丛生,故昆虫相对较少。在东南部,由于地势较低,植被较好,加之农田集中,故昆虫相对较多,以危害农作物的直翅目、鳞翅目和鞘翅目的昆虫为主。在桥山林木中,以明纹侧柏松毛虫最多,对林木的危害也最大。 

  4.鼠类:黄帝陵区共有10种鼠类,以黑线姬鼠为最多,此鼠不仅危害林木,而且传染疾病。 

  黄帝陵区的土壤以黄土为主。黄土质地疏松,大孔隙,富含钙,湿陷性强,适合于植物的生长。在桥山,土层厚度较大,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容重适中,自然含水量较高,土壤属偏碱性。所有这些要素,构成了黄帝陵区良好植被特别是柏林旺盛的优越条件。 

  黄帝陵志/陕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