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传说故事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黄陵八景

陕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黄帝作舟辇、制衣冠,教化百姓;征炎帝、伐蚩尤,统一天下;行仁政、扬德义,兴国安邦,赢得了万民的爱戴也感动了上天。玉皇大帝就派巨龙来请他去天宫。
  那天,是古历的九月九日,重阳节,秋高气爽,霜叶似火,果实累累,万物吐芳。群臣和百姓舍不得让黄帝走。一个个痛哭流涕,捶胸顿足。有的拽着黄帝的衣襟,有的抓着巨龙的胡须,有的捉住黄帝的靴子,有的干脆抱着黄帝的脖子号啕大哭。黄帝也不忍心离开朝夕相处的子民,就用雪白的罗帕遮住泪眼。
  时辰到了,臣民还是不忍放手,巨龙挣扎了几次都飞不起来,把地弄了一个大坑呢!这巨龙被人们折腾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最后,挣断了几根胡须,才飞离了地面,却把黄帝的衣冠袍靴留在了地上。黄帝感念臣民的拥戴就将手中的泪帕抛向人群。那罗帕弯弯曲曲落在桥山脚底,霎时变成了一条清澈的小河,人们就叫它“泪河”,为了记住轩辕黄帝的仁德,又称它“沮河”或“沮水”,意即“祖先之河”(“且”在甲骨文、金文中意思是“先祖”)。那巨龙的胡须落在地上变成了葱郁的绿草,人们叫它“龙须草”,传说可以治疗百病呢!
  飞到凤岭这个地方,黄帝想起了昔日让伶伦作乐的事,没有凤凰的降临就没有天下华美的乐章,老百姓就没有歌舞升平的日子过呀,想到这儿,黄帝不禁百感交集。这时,山上的凤凰听说黄帝要升天去了,就凄凄哀哀地边歌边舞仰首向天对黄帝致意。那鸣声缠绵悱恻,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任谁听了也得落泪。跳着跳着,凤凰竟因悲痛双双昏厥倒地,眼里流出了忧伤的泪水……
  臣民们哭天喊地,眼看着黄帝升天而去,就把黄帝的衣冠葬在了桥山,作为拜祭的陵园,就是今天的黄帝陵。巨龙挣扎弄成的大坑现在叫“龙湾”,巨龙的汗液和呼出的气化作雨雾,常常一泻千里;凤凰死后化作了一座山,就是今天的“凤岭”,凤凰流出的泪水变成霭霭轻烟,经久不散。特别是晴日初放的时候,满山祥云蒸腾,雨雾迷蒙,春烟缭绕,宛若蓬莱仙境。
  再说黄帝升天后,虽然被封为地圣,享尽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却不免思念下界的臣民,常常郁郁寡欢,暗自垂泪。这事不知怎么被玉皇大帝知道了,就问黄帝:“地圣何以忧闷不乐呢?”黄帝说:“臣在这里安享荣华,每日琼浆美食,无所事事,却不知地上的百姓如何受苦受累呢,所以……”天帝爷一听,很为黄帝忧民疾苦的心思感动,就让他到凡间走一趟。
  黄帝辞别天帝就急匆匆地回宫打点准备动身了。可一瞅下界,混沌阴暗一片,原来正是夜里呢,这可怎么办呀?黄帝突然想起了嫦娥仙子。这嫦娥仙子掌管着月宫,不仅貌美如花而且心地善良。她一听黄帝求他的事,就说:“地圣尽管放心去吧。”
  黄帝拜辞了嫦娥就飘然来到了下界,可毕竟天上人间,已非昔日可比。下界出了一个魔王,害得人民不能安生,黄帝再不能与民同乐了,就悄悄到了桥山脚下沮水河畔的一块大石上。这时嫦娥仙子已经大放月华,站在巨石上眺望四野,一切尽收眼底。只见桥山顶上一轮皓月当空,银辉点点,宛若飞瀑一般泻下;山上古柏参天,树木葱茏;山下沮河水清清亮亮,秋风吹过,微波荡漾,宛若鱼鳞,灿灿闪光。河山相映,就是一幅水墨图画,分外秀丽,把个黄帝看得热泪滚滚。这时,南谷的秋草有灵,一夜之间,变成了金灿灿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满山遍野朝着黄帝点头,欢迎他的归来。
  再看,臣民们个个丰衣足食,生活安详,夜不闭户,井然有序,完全和自己走时一模一样,这才放下心来喜气洋洋上天复命。那天刚好是农历的十五日。
  所以,月到中旬便分外圆润明亮,后人说的“团圆”最初其实是指黄帝与子民“团聚”的意思。后来,听说玉皇大帝怕黄帝在天庭心烦,干脆让他每月十五日夜里下界探视万民。黄帝站着的那块丈余见方的巨石,从此,无论寒暑都一尘不染,即使是大雪霏霏,石上却如扫过一样,而且每年深秋时节,百花凋零,南谷的菊花却会竞相开放,馥郁袭人。后来汉武帝想学黄帝登仙就在帝陵旁筑起一座祈仙台,天没升成,倒留下了千古的笑柄。
  后人把桥山夜月、沮水秋风、南谷黄花、北岩净雪、龙湾晓雾、凤岭春烟、汉武仙台与轩辕手植古柏合称黄陵八景,留下了传唱千古的美丽诗句:
  桥山夜月吐光芒,沮水秋风分外凉。
  南谷黄花开晚节,北岩净雪傲繁霜。
  龙湾晓雾迷千里,凤岭春烟绕八方。
  汉武仙台犹屹屹,轩辕古柏更苍苍。

黄帝陵志/陕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