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遗址的主要病害——露天土遗址
作者:李最雄


遗存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古代建筑土遗址所处的环境有两类:一类是露天的,如交河故城、西夏王陵、汉长城、玉门关等;另一类是保存在室内的土遗址,如西安的半坡村遗址,在20世纪50年代考古发掘后立即建造了保护性的建筑物掩体,还有甘肃秦安大地湾F901房屋遗址,在80年代发掘后也立即建造了大厅,将遗址保存在室内。由于土遗址保存的环境不同,因此所存在的病害及破坏因素也不同,露天土建筑遗址以交河故城、汉长城、玉门关和西夏王陵等为例,室内土遗址以半坡遗址为例,介绍其主要病害和破坏因素。
一、露天土遗址
露天土遗址最典型的实例是新疆吐鲁番的交河故城,敦煌地区的汉长城、烽燧及玉门关以及宁夏的西夏王陵。
交河故城位于雅尔乃孜河床中的柳叶形台地上,台地高约20m,位于吐鲁番市西10km。由于该地区气候干燥炎热,土体受雨水冲刷相对较少,遗址保存较好。大佛殿直立高达9m的墙体,仍然可以看出当年建筑的宏伟和壮观。
但遗址所处的地区常年有大风、沙暴,因此遗址的墙体受到非常严重的风蚀破坏。另外,雨水的冲刷侵蚀所造成的破坏也十分明显。由于遗址的墙体采用不同的工艺,如大型佛殿的建造是先挖造生土基础,再用版筑泥建造墙体。而一般的小型民居,在挖造的生土基础上以夯土建筑墙体。因生土、夯土和版筑泥的物理力学性质有差异,可溶盐的含量也有差异,因而虽在几种墙体上出现的病害非常严重,但形式也不完全相同。
玉门关、汉长城及烽燧地处敦煌市西北90km的戈壁上。由于戈壁上常年刮大风,甚至沙暴,加之烽燧、关隘和长城的土体中含有较多的沙、碎石,松散强度低,很容易遭到风蚀的破坏。戈壁上虽然干燥少雨,但每年的7月间常有暴雨,因此,雨蚀对这些土遗址造成的破坏也相当严重。
西夏王陵坐落在宁夏银川市西郊的贺兰山下,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中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这一地区暴雨较多,遗址的土体中含沙较多,因此雨蚀是对遗址最主要的破坏因素之一。
1.风蚀
由于吐鲁番地区长年吹强劲的西北风,8~12级大风和沙暴出现率高。遗址处于一个地理位置较高的台地上,大风携带台地的沙土、砂粒以及钙结核,年复一年地对遗址造成的风蚀破坏非常严重。版筑墙面上的草泥层被磨蚀殆尽,特别是遗址面向西北的墙面被风蚀得千疮百孔,有的墙面凹凸不平,呈蜂窝状,有的呈鳞片状龟裂剥离,甚至有的墙体局部被风蚀穿透(图12-1)。
遗址的墙基由于是在生土层上开挖而成,强度较低,大部分墙被风蚀凹进,使墙体呈倒立“棒槌山”,很容易造成坍塌破坏。
敦煌地区的汉长城及烽燧也严重遭到风蚀的破坏。据调查,该地区原有汉长城136km,烽燧80多座。因风蚀及雨蚀的破坏,现遗存较完整的汉长城不到2km,留有遗迹的约20~30km,其余完全消失在戈壁中。保存较完整的烽燧有20多座,其余已变成一堆沙土(图12-2、图12-3)。
2.雨蚀
经分析,交河故城土遗址是由台地的沙土和版筑泥建造而成。这种沙土在干燥的环境中,虽有较高的强度,但遇雨便立即崩解而流失。因此在墙面形成许多凹凸不平的蜂窝状小块,凸出的小块是耐水性强的钙结核,沙土被冲刷而凹进。据气象资料记载,吐鲁番地区虽然非常干旱少雨,但降雨强度大,常常是一场大雨的降雨量几乎接近年降水量。在2000多年漫长的岁月里,这种偶尔大雨冲刷造成的破坏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图12-4、图12-5)。暴雨冲刷对敦煌地区的汉长城、烽燧及关隘的破坏也相当严重。
3.墙体开裂、坍塌
在强烈日温差所引起的反复胀缩以及地震、冻融和卸荷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使遗址产生许多纵横交错的裂隙。在遗址内,长期经雨水侵蚀,裂隙逐渐延伸,开裂坍塌的残墙断壁随处可见,对遗址的毁坏非常严重。
玉门关以及汉长城的广昌燧就是遭受开裂、坍塌破坏最严重的一个典型的例子,玉门关其东墙一半开裂坍塌,北墙及门洞,由于严重开裂,而即将坍塌(图12-6、图12-7),于2001年进行了抢险加固。
4.冲沟发育
由集中式降雨,如敦煌地区和贺兰山下每年7、8月的暴雨使汇集的水面形成水流,这样水流冲刷致使遗址表面形成冲沟,严重毁坏遗址。玉门关墙体冲沟很具有代表性(图12-8)。
5.夯土墙(台)面片状剥离
夯土墙(台)面片状剥离是土遗址最普遍的病害之一。干、湿作用下的墙(台)表面土形成片状硬壳附着在墙体上,在风力或其他营力作用下墙体呈片状剥离。千百年来这种风化作用一直侵蚀破坏遗址墙(台)体,是保护加固工程中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图12-9)。
6.风化
经过分析,交河故城墙体的土中含有较多的方解石。由于方解石是一种耐冻融较差的矿物,经反复冻融后,易产生风化。虽然遗址的土体中可溶盐含量不大,但可溶盐随雨水迁移富积在遗址的墙基处,相对含量却较高。随环境温湿度的频繁变化,可溶盐溶解收缩—结晶膨胀—再收缩—再膨胀,这样反复活动产生的风化在墙基处十分明显。因此,遗址的墙基大部被风蚀凹进,像将要倾倒的“棒槌”。
7.人为破坏
露天土遗址由于规模大,包括范围广,管理困难,参观的游人所造成的破坏也十分严重,如交河故城、汉长城及烽燧、西夏陵等常常有游人攀登拍照和游览,这种对遗址的破坏甚至会超过自然的破坏。
丝绸之路石窟遗址保护/李最雄编著.-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