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石刻与岩画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佛本行经变画和乐人图

作者:贾应逸编著



    
  被英国人斯坦因拿走的这幅巨大壁画原描绘于第31窟主室右(东)侧壁后(南)端和后壁,包括两幅佛本行经变、后壁涅槃台上方的举哀弟子和奏乐婆罗门,几幅内容不同的画面仍然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可以看出昔日这些壁画的布局。
  这幅为供养迦叶佛而受决定记,即《佛本行集经·受决定记品》中所说,“释迦牟尼曾于往昔,在迦叶佛所,行于梵行,求来世得以作佛”。因而画面中,佛所面向的是一身修梵行的比丘。紧接着是释迦牟尼曾供养能渡彼岸如来的故事,佛站在红色的木船上,面向右侧,举手说法,右下方的商主虽已剥落无存,驮着货物的骆驼仍然跪在佛前;佛的左侧商人捧盘供养。这两幅画面内容虽然与第15、20窟的同类画一样,所表达的信仰相同,但位于佛两侧的相关人物减少,绘画技艺也没有前两窟那样精美。
  画面右边最上方是描绘于窟顶的千佛像,内穿僧祇支,两肩披袈裟,结跏趺坐在莲花座上,手持禅定印契,当是禅定佛。这种图像铺满该窟窟顶,以佛的朱红和赭红色袈裟相间排列,其间点缀着飘荡的花卉。紧接着下方有一身比丘,满面皱纹,蹲跪在地毯上,左手抚额,张嘴瞪目,惊叹悲伤欲绝。最下方一身内穿僧祇支,外披袈裟,头戴巾,两手相叠置腹前,坐在一块地毯上,是先佛圆寂的须跋提多。佛经说,他原为外道,当佛将要涅槃时,来到娑罗树下、佛床前,向佛请教。闻佛说法后皈依佛教,知佛即将涅槃,随即自焚,先佛涅槃。
  画面右边的中央描绘着弹奏乐器的婆罗门,残存六身。上面的两身,左手屈曲上举,右手持乐器,前面的模糊不清,后面的扛一叉状形的乐器。中间的两身,前面的双手上举持铙或铃,正在舞动;后面的左手执槌,右臂挟一腰鼓,应是擂鼓者。最下方:位于前面的仅存胸部以下,可见双手屈曲,手持横笛;另一身的右手拿钹,正在弹奏曲颈琵琶。

吐鲁番壁画/贾应逸编著.—济南: 山东美术出版社,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