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其他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元朝时期蒙古四汗国的政治经济状况

作者:黄志刚









  蒙古四大汗国在名义上是蒙古大汗统一政权管辖下的一部分,但由于各汗国的民族构成、语言、生活方式和历史传统各异,所以各地与中央大汗政权之间缺乏有效的经常性联系;加之诸汗又拥兵自重,有的甚至与中央大汗对立。所以各汗国最初与大汗就是松散藩属关系,不久便发展为独立的汗国。1259年蒙哥汗死后,大蒙古国的统一也随之告终。继任为蒙古大汗的忽必烈建立元朝后,权力仅限于东方。之后,元朝与蒙古四大汗国各自按照不同的道路发展下去。
  一、金帐汗国的政治经济状况
  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建立初期,因战争的破坏,汗国经济遭受了深重的灾难。据史料记载,“这个国家(金帐汗国)是最大的国家之一,富有牧场与水,如果在这里播种(谷物)可获丰收,但他们是漂泊不定、赶着牲畜游牧的民族,不关心播种与栽培。在它(伏尔加河流域)被鞑靼人征服前,到处是耕种的土地,而现在耕作在这里已成为一种遗风了”①。
  出于丝绸之路贸易所具有巨大的商业利益的考虑,拔都及其继任者别儿哥汗开始大力振兴伏尔加河两岸的经济。善于经商的穆斯林商人在金帐汗国受到了很高的礼遇。又据志费尼所著《世界征服者史》记载,“四方的商人运给他各类货物,他一古脑儿收下,支给好几倍的价钱。他宣写敕令给鲁木、西利亚(即叙利亚)的算端,把札儿里黑赐给他们;前去朝见他的人,没有不到达目的而离开的”②。拔都及其继任者们,以最大的限度振兴城市经济生活,发展城市工商业,尤其是在别儿哥汗统治时期(1256~1266年)和月即别汗统治时期(1312~1342年)。唯一有所不同的是,金帐诸汗只盘算着从商业与手工业上征收各种赋税,将巨额收入纳入汗的金库,而不会考虑发展城市的文化意义。金帐诸汗很快便认识到从通过汗国境内的旧商道可以获利。经由不里阿耳、古罗斯诸公国、克里木与伏尔加河下游到花剌子模(从花剌子模又可以通往中亚、蒙古高原和中国内地)的旧商道引起了金帐汗的注意。因此,亚洲与东南欧的贸易以及通过东南欧对西欧所进行的贸易,在金帐汗国时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金帐汗国与古罗斯诸公国、热那亚以及埃及的马木路克王朝等地区进行着广泛的贸易。金帐汗国都城萨莱通往东南欧和蒙古草原哈拉和林的驿路,是当时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中国丝织品在汗国都城萨莱市场上很丰富,“从匈牙利、甚至从意大利来的商人用不着到中国去买中国丝织物,他们可以在这里买到它”③。
  金帐汗国汗王一直接受蒙古草原中央大汗的册封和岁赐,名义处于宗藩地位。但在1260年蒙哥汗死后,金帐汗国取得了较大限度的独立性,脱离了忽必烈所建立的元朝中央大汗政权。时任金帐汗的别儿哥,在伏尔加河支流阿赫图巴河建立新萨莱(又称别儿哥萨莱)。随后,金帐汗国与旭烈兀西征后所建立的伊利汗国之间,围绕阿塞拜疆的草原牧场,爆发了长期的争夺战争。双方紧张的关系对当时双方的商业贸易产生了很大的打击。
  别儿哥汗去世后,金帐汗国权臣专权,内讧不已,日趋衰落。至月即别汗统治时期,局势稍有扭转。月即别汗在汗国内大力推行伊斯兰教,并将都城由旧萨莱(拔都萨莱)迁至新都萨莱(别儿哥萨莱),大兴土木,努力振兴城市经济生活。金帐汗国城市经济生活十分发达,汗国境内城市众多,有之前早已存在的城市,也有汗国建立后新建的城市,其中以新都萨莱最为突出。据《伊本巴图塔游记》记载,“萨莱是最美丽的城市之一,这个城规模特别大,建在平坦的土地上,城里人众拥挤,到处有漂亮的市场、宽阔的街道。一次我们同一位官员一起骑马,想绕城一周,了解一下城的大小。我们住在城的一角,早上从那里出发,到达城的另一角时已过了正午……”④金帐汗国至月即别汗统治时期,达于鼎盛。
  金帐汗国境内的居民主要有钦察人、俄罗斯人、不里阿耳人和蒙古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蒙古人逐渐与钦察人融合,并改信伊斯兰教。月即别汗死后,由于内讧不断,以及莫斯科大公和帖木儿的打击,金帐汗国日趋衰落。15世纪分裂为喀山、克里米亚、阿斯特拉罕、西伯利亚等汗国。1480年,为莫斯科公国击败。
  二、察合台汗国的政治经济状况
  察合台汗国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其领地东起乃蛮故地,西至阿姆河北侧的草原地区。河中城郭农耕地区属蒙古大汗直辖的黄金家族公产和诸王封户,由中亚花剌子模人马合木德·牙剌瓦赤(MahmūdYalavach)代为管理,1239年后又由其子马思忽惕伯克(MasūdBeg,卒于1289年)及其家族后裔接管。1242年察合台死后,遗命由其长子木秃干之子哈剌旭烈兀承袭汗位及其封地,但贵由汗却派自己的亲党、察合台之子也速蒙哥前往察合台汗国主政。蒙哥汗即位后,诏遣哈剌旭烈兀往杀也速蒙哥,取而代之。哈剌旭烈兀在行军途中死去,其妃兀鲁忽奉诏杀死也速蒙哥,权摄汗位。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争夺战中,兀鲁忽支持阿里不哥继位为大汗。忽必烈为了夺取对察合台汗国控制权,命木秃干之孙阿必失合往主察合台汗国,中途被阿里不哥捕获处死。阿里不哥则派遣察合台第六子拜答儿之子阿鲁忽为察合台汗国统治者。阿鲁忽即位后,因扣夺阿里不哥在河中地区所征集的大批财货而反目成仇,转而投归忽必烈。1264年,阿鲁忽死后,忽必烈派遣察合台曾孙、也孙都哇之子八刺往主其政。此时,窝阔台汗之孙海都重建的窝阔台汗国势力大张,企图与忽必烈争夺大汗汗位。起初,八剌受忽必烈之命进击海都,以图恢复察合台汗国旧疆;后来转而投归海都,与忽必烈为敌。1269年,八剌与海都、忙哥帖木儿(金帐汗)等在塔拉斯河畔举行忽里勒台大会,以协调三家在河中地区的利益:议定河中地区归属察合台汗国所有,八剌则承认海都已侵占的原属察合台汗国的伊犁河谷地区,归窝阔台汗国所有;海都应允协助八剌次年出征阿姆河南岸的伊利汗国,以拓取新的领地;河中地区岁入的三分之二归察合台汗国所有,海都与忙哥帖木儿则分享余下的三分之一。
  1270年,八剌西征伊利汗国失败,海都乘机逼死八剌,扶立八剌之子笃哇为汗。此后,海都、笃哇多次联兵东犯元朝西部边界,迫使元朝几乎倾全力来进行对付。1301年,海都死后,笃哇与海都之子察八儿归顺元朝。元成宗颁诏曰:“突厥斯坦之地,按昔(成吉思汗之时)之圣旨为察合台及其一族之属地,至海都之时,(这些土地)由于(他的)侵占、压迫和征服,被夺走了。今笃哇所收回之地全部增定为其领地”⑤,由此而借机拉拢笃哇,怂恿他从海都后裔的手中获得更多的领地,以扩大察合台汗国与窝阔台汗国之间的裂痕。大德八年(1304年),元成宗遣使偕笃哇、察八儿等人的使节,往诏伊利汗国与金帐汗国,通告双方修约和好之事。伊利汗完者都在1305年致法王菲利普四世(PhilippeleBel)的信中,特意提到此次和约结束了成吉思汗后裔间连亘四十年之久的纷争,“由是东起日出地的南家之国,西抵Talu之海,已使驿路交会为一,我辈之国皆相沟通。吾人相与约曰:苟有离心,则为叛者,必共击之”⑥。1306年,笃哇废黜窝阔台汗察八儿,兼并了窝阔台汗国的领地。1310年,察八儿亡命归元,元仁宗封其为汝宁王。察合台汗国达于全盛时期。
  笃哇死后,其子宽阔继位。1308年,宽阇遣使入朝元廷,进呈薛米思干(撒马尔罕)、塔剌思、塔失干等城成吉思汗时所造户口清册。宽阇即位不久便死去,笃哇幼子怯别被拥立为汗。1310年前后,怯别汗从哥疾宁召回胞兄也先不花继承汗位。也先不花在位期间,察合台汗国与元朝之间关系比较紧张,双方一度发生战争冲突。至1320年前后.也先不花死去,怯别继立为汗,遣使与元朝修好。怯别汗在位期间(1318~1326年),对察合台汗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为振兴中亚的城市经济生活,他重建和新建了一系列的城镇,如重建了因蒙古入侵而荒芜的中亚古老名城巴里黑;在卡什卡河谷的纳黑沙不附近新建了一座宫殿,后来发展成为一座名为卡尔施(即蒙古语“qarshi”,为“宫殿”之意)的城市。为了统一中亚的货币体系,怯别汗又实行了货币改革。他仿照金帐汗国和伊利汗国的货币制度,打造了通行于全察合台汗国的银币,分为大、小两种形制。大银币称“第纳尔”,小银币称“第尔罕”,一个第纳尔等于六个第尔罕。⑦新的货币单位称“怯别”(kebek),据说该词后来以俄语单词“戈比”(кopeк)的形式保存下来。此外,怯别还进行了行政区划的改革。他仿照波斯行政体系将全国划分为小的行政和纳税区,将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的领地划分为“万户”(tümens),将费尔干纳盆地和新疆南部地区的领地划分为“斡尔琴”(orchins,字义为“附近”、“四周”等),即某一首府城市周围的地区。⑧
  1327年,怯别汗去世后,察合台汗国进入政治动荡期,但仍与元朝保持密切的交往。1331年,笃哇之子答儿麻失里继位为汗,并公开接受伊斯兰教,长期居留于呼罗珊。答儿麻失里的施政举措遭到蒙古贵族的不满,兵败被杀。此后,察合台汗国又进入了政治动荡期。至14世纪中期,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个汗国:前者领有窝阔台汗国旧地,都于阿克苏;后者领有中亚河中地区,以撒马尔罕为都城,并改信伊斯兰教。此后,察合台汗权衰落。东察合台汗国的秃黑鲁帖木儿汗即位后,着手削夺藩王权力,汗权一度有所恢复。1362年,秃黑鲁帖木儿汗死后,诸藩王日益跋扈,汗权徒有虚名。1370年,西察合台汗国为帖木儿所灭。东察合台汗国则分裂为若干小国,于16世纪逐渐衰亡,至1570年左右被叶尔羌汗国所取代。
  三、窝阔台汗国的政治经济状况
  窝阔台汗国系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的封地,都于叶密里。1229年,窝阔台即汗位后,将封地赐给长子贵由。1246年,贵由被推举为蒙古大汗。1248年,即汗位不久的贵由汗去世。此时的窝阔台系宗王或是年幼,或是威望不够,缺乏继承汗位的有力人选。1251年,托雷长子蒙哥在金帐汗拔都的支持下即大汗位,蒙古大汗的汗位至此由窝阔台系转入托雷系。此举遭到窝阔台系宗王们的极力反对,蒙哥汗即位后,为巩固汗权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削弱和打击拥有汗位继承权的窝阔台系宗王的势力:将此前摄政的皇后斡兀立·海迷失和原大汗人选——窝阔台三子阔出的长子失烈门溺死,又将贵由汗之子忽察、脑忽流放至中原和高丽;处死了一批党附于窝阔台系宗王失烈门、忽察等人的官员和将领(合答黑、镇海等人);“谪窝阔台诸子于各地,夺其父所遗之部兵,以畀翊戴无贰心之诸王”⑨;将窝阔台汗国的领地分授给未参与谋反的窝阔台系宗王,以分其势:窝阔台长庶子合丹领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一带),庶子灭里领额尔齐斯河之地,窝阔台之孙、四子合剌察儿之子脱脱领叶密里,窝阔台长子合失之子海都领海押立。经蒙哥汗的此次打击后,窝阔台汗国的势力遭到了极大的削弱。
  1259年,蒙哥汗病死军中,蒙哥汗之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间爆发新一轮的汗位争夺战。1260年,忽必烈称帝后,海都以窝阔台大汗嫡孙不得立为由,先后联合阿里不哥、乃颜、笃哇等人争夺汗位,并借机恢复和发展窝阔台汗国的势力。1267~1269年,海都不仅恢复和统一了窝阔台汗国的领地,而且还击败察合台汗国汗王八剌,将察合台汗国在伊犁河、喀什噶尔等地的封地据为己有。察合台汗国沦为海都治下的窝阔台汗国的附庸,海都成为当时中亚及新疆部分地区的最高统治者。窝阔台汗国发展至其鼎盛时期。海都治下的窝阔台汗国与察合台汗国的联盟,以今伊犁河和塔拉斯河为中心地区。在东方,窝阔台系与察合台系宗王势力在海都带领下,频频进攻元朝的西部和北部边界,夺取了元朝手中的今天山以南诸地和高昌畏兀儿地方,并数次攻入漠北草原地区,试图东进重新夺回原属窝阔台家族的蒙古大汗汗位。在南面,海都之子撒班统领五万大军镇守今阿富汗地区,与印度相望。中西方的陆路贸易一度因此而中断。但不幸的是,1301年,海都在和林与鄂尔浑河支流塔米尔河之间的一场大战中兵败身亡。其后不久,其子察八儿归顺元朝。1306年,察八儿为察合台汗王笃哇所败,窝阔台汗国的领地被归并于察合台汗国。
  1269年,海都取得中亚及新疆部分地区的霸权以后,任命马合木德·牙剌瓦赤之子马思忽惕伯克为汗国城郭农耕区的管理者。1289年,马思忽惕伯克死后,又由其三个儿子接任。其中前两个在海都在位时期,第三个(驻于喀什噶尔)则在察八儿在位时期。⑩马思忽惕掌政期间,于回历670年(1271~1272年)在中亚推行了货币改革。他禁止不断贬值的包银铜第尔罕的进一步流通,停止打制金第纳尔,并在许多城市如讹答剌、塔剌思、阿力麻里、不花剌、卜剌(Bulat)、忽毡、安集延等安排打制价值统一的高纯度银币,以应对当时的银币危机。(11)海都在其统治时期内,也大力振兴中亚的城市经济生活,以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如中亚名城布哈拉城在不断遭到战乱的冲击之后,呈荒废状态,马思忽惕受海都之命对它进行了重建。在海都治理下,还建立了新的安集延城,该城直到18世纪为止是费尔干纳盆地的重镇。(12)
  窝阔台汗国所发行的钱币,近年在新疆地区多有出土发现。据钱币学者的相关研究,自1996以来,在新疆博乐、伊犁六十一团、额敏、疏勒县、塔城市、皮墨垦区以及和田、巴楚、新和、库车、焉耆、沙湾等地出土的窝阔台汗国时期钱币(金、银、铜)约8070枚。(13)
  四、伊利汗国的政治经济状况
  1364年,正值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之际。为获得旭烈兀的支持,忽必烈派人诏告旭烈兀:“各地区有叛乱。从质浑河岸至密昔儿的大门,蒙古军队和大食人地区,应由你,旭烈兀掌管。你要好好防守,以博取我们祖先的美名”(14)。由此,旭烈兀正式取得了从阿姆河以西,直至通向埃及的所有被征服地区,建立了伊利汗国。
  伊利汗国地域广阔,部族众多,主要有蒙古人、突厥人、库尔德人和波斯人等,多从事畜牧业和农业。伊利汗国初期,蒙古、突厥等游牧人对城市和定居的农业居民肆意掠夺,贡赋征收率高达80%以上。由于战乱的破坏和统治者的大肆掠夺,造成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社会极不稳定。
  在合赞汗统治时期(1295~1304年),伊利汗国实行改革。首先合赞汗改信了伊斯兰教,拆毁其他一切教堂和寺院。同时他改革行政机构,停止宰相把持朝政的局面,自主政务,严惩贪污腐败,改革蒙古习惯法,设立专门的司法机构——法院,以加强法治。废除包税制度,劝课农桑,施行较为缓和的税率和征收制度,并把这些规定刻在木板或石板上立于村口,让农民了解国家的政策,杜绝他人的额外勒索,禁止高利贷。合赞汗还鼓励农民向人烟稀少的地区移民,准予免纳捐税。同时还保护工商业,统一货币和度量衡,铸造成色充足的金币,以代替之前币值不稳的纸币;减轻工商业税收,整治驿站,为工商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合赞汗为保护驿道的畅通,命令汗国内商道所经村庄分段包干,负责沿途安全。经过合赞汗改革之后,伊利汗国中的“蒙古人和游牧民免于劳累,来往商人行路安全,城乡居民都能安然从事产业”(15)。
  合赞汗去世后,权臣专政,内乱迭起,国势渐衰。1317年,年仅十二岁的不赛因即位后,大权旁落入两个宰相之手,互相攻讦,内讧不已。对外与埃及马木路克王朝作战失败,又遭到金帐汗国的侵掠,汗国由是衰落。不赛因死后,诸王争位,汗位屡屡更迭,五年六易其主,政局动荡,诸王割地自立,国家陷于分裂之中。1388年,伊利汗国为中亚新兴的帖木儿王朝攻灭。
  在蒙古四大汗国中,伊利汗国与元朝关系最为密切。有关元朝大汗廷与伊利汗国之间信使往来的记载,不绝于书。使团的任务包括:诏谕或禀报国家大事,赐予或请封官爵名号,颁赐财物或入贡土产,稽考所属封地与属民的赋入和进行商业贸易。(16)伊利汗国在当时的东西方贸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时东方的商品尤其是香料大多要通过两河流域运至地中海各港口,然后由等待在那里的热那亚商人转销欧洲各地。因此,伊利汗国境内的商业贸易十分繁荣。据《马可波罗行纪》所记,伊利汗国都城“帖必力思之人以工商为业。缘其制作种种金丝织物,方法各别,价高而奇丽也。此城位置适宜,印度、报达、毛夕里、格儿墨昔儿(Guermessir)及其他不少地方之商货,皆辐辏于此。拉丁商人数人,尤其是吉那哇商人,亦至其城购货,并经营其他种商业”(17)。
  ①〔俄〕В.Г.齐曾戈曾:《金帐汗国史料汇编》,第1卷,212页。转引自〔苏〕В.Д.格列科夫等:《金帐汗国兴衰史》,5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②〔伊朗〕志费尼著,何高济译:《世界征服者史》,29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③〔苏〕В.Д.格列科夫等,余大均译:《金帐汗国兴衰史》,12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④The Travels of Ibn Batūta.London,1829.p.75/p.85;《金帐汗国兴衰史》,117页。
  ⑤《完者都史》,德黑兰刊本,33页。转引自刘迎胜:《察合台汗国史研究》,321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⑥刘迎胜:《察合台汗国吏研究》,326~327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⑦〔苏〕威廉·巴托尔德,肖致兴译:《中亚突厥史十二讲》,207~208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⑧〔英〕博斯沃思等主编,华涛译:《中亚文明史》,第4卷·上,201页,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
  ⑨〔瑞典〕多桑著,冯承均译:《多桑蒙古史》,255页,北京,中华书局,1962。
  ⑩〔俄〕巴尔托里德著,耿世民译:《中亚简史》,52页,北京,中华书局,2001。
  (11)〔英〕博斯沃思等主编,华涛译:《中亚文明史》,第4卷·上,317页,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
  (12)〔俄〕巴尔托里德著,耿世民译:《中亚简史》,55页,北京,中华书局,2001。
  (13)刘文锁:《中古时代丝绸之路贸易中的货币问题——丝绸之路古国钱币暨丝绸之路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载《西域研究》,2007(2)。
  (14)〔波斯〕拉施特:《史集》,第2卷,29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5)〔波斯〕拉施特:《史集》,第3卷,29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6)周良霄、顾菊英:《元史》,815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7)马可波罗著,冯承均译:《马可波罗行纪》,45页,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丝绸之路货币研究/黄志刚主编.-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0;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