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其他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外国探险家的足迹

作者:穆舜英


  在新疆罗布荒漠中发现了古楼兰城和古楼兰文化的消息传出后,继斯文赫定之后,又有英、美、日等国的探险队到此。
  他们是:
  1905年美国的亨廷顿探险队;
  1906年英国的斯坦因探险队;
  1908~1909年日本的大谷光瑞、桔瑞超探险队;
  1910~1911年日本的大谷光瑞、桔瑞超第二次探险队;
  1914年英国的斯坦困第二次探险队。
  亨廷顿,是美国的探险家,他在美国地理学会联合会的支助下,于1905年到达了罗布泊地区。他主要从自然地理气候变化的角度考察了罗布泊,提出了罗布泊是“盈亏湖”的理论。他认为“二千年以前湖泊面积极大,占据古代和现代的地区,然后它收缩,占据仅仅中国地图指示的地方。在中世纪它又扩张,目前它收缩,占有现在的位置。”(见亨廷顿:《亚洲的脉搏》)亨廷顿通过他对废弃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罗布荒漠中许多古代遗迹的考察,提出了气候变干说,认为这些遗址被废弃的原因是因为气候变干了。亨廷顿这次考察中考古方面的成就,是他在孔雀河南岸发现了一片新的古代遗址。他在《亚洲的脉搏》一书中曾写道:“离开赫定所描述的延续一大片遗址的十五英里后,我们又发现了一片陶片。直到库鲁克河或干河北面没有枯死植物公布的山前砾石戈壁带,才没有陶片。库鲁克河在它未改道流向南面的阿布达尔以前,曾经给这一地区带来生命,再往西四十英里,我们又穿过库鲁克河到它的南侧,立刻发现陶片和其它有人类居住的迹像,在公元最初几个世纪,这里有范围达许多英里的繁茂的植被和兴旺的村落。但是今天这里却是一片荒芜,没有任何草木,没有任何生命的踪迹,只是一望无际的大大小小的土墩台,上面散布着芦苇根、枯树干和古老的红柳包。”库鲁克河即今天的孔雀河,亨廷顿所发现的孔雀河南岸的遗址是在斯文赫定所发现的古楼兰城西的40英里处。
  亨廷顿在这里没有进行考古发掘,但他在地理气候考察中,提出的气候变干说,曾引起了对塔里木盆地大量遗址废弃原因的长期争论,至今仍意见纷纭。
  斯坦因,英国的考古学家,原籍是匈牙利人,他年轻时即在印度的英国殖民机构中工作,他来新疆活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英国和印度政府。他到我国新疆、甘肃、西藏等边界地区共进行了三次探险考察活动,其中有两次进入了罗布泊地区。一次是1906~1907年,他从喀什到和田,沿昆仑山北麓,经且末河到若羌,然后从阿不旦向北到楼兰古城。他在楼兰古城对两个较大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他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精美的丝织品、石器、陶片和青铜制品,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大量汉文和佉卢文木简与文书。发掘工作共进行了11天。
  1914年春,斯坦因又第二次到楼兰地区考察,他除对古楼兰城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外,还发现了许多新的遗址和墓地。他将这些遗址都编了代号,其中以LA(即楼兰城)为中心的一组和以LK(距楼兰城南50公里处)为中心的另一组是主要的遗址集中区。斯坦因这一次在LK遗址上发现了许多石器、青铜件和汉朝的丝织品、五铢钱币与新莽时期的货泉钱币。
  在斯坦因发现的汉文木简中,有汉文纪年的木简,其时代从曹魏景元四年一直到西晋永嘉六年(相当于公元266~312年),其中尤其值得引起人们注意的是斯坦因所发现的这批汉文木简中,有一枚木简的纪年年号为“建兴十八年”(公元330年)。“建兴”是西晋愍帝司马邺的年号,但他只用了四年,后来西晋王朝为前赵政权灭亡,晋室东迁,东晋改年号为建武。西晋的建兴年号后来为占据河西走廊的前凉政权所沿用。斯坦因所发现的这枚汉文木简显然为研究古楼兰城后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大谷光瑞、桔瑞超,是日本中亚探险队的组织者。大谷光瑞是日本佛教净土宗的主教,大谷探险队由他出资组织。桔瑞超是大谷探险队的主要成员,他本人是日本帝国的海军军官,在大谷探险队中的另一名成员野村荣三郎是日本帝国的陆军军官。1908年桔瑞超根据大谷的意见,到罗布泊地区进行考察活动,1910年桔瑞超又第二次到达罗布泊古楼兰城地区,并曾在LA和LK组织了发掘工作。对日本大谷探险队在古楼兰地区的探险考察活动,至今没有见到更多的报道,但考察队在回到月本后,曾声称他们在这里发现了一份李柏的信件。李柏是西晋的西域长史,《十六国春秋辑补》前凉卷中曾记述云:“(前凉)张骏太元四年(即东晋咸和二年,公元 327年)……西域诸国献汗血马、火浣布、封牛、孔雀、巨象及诸珍异二百余品,西域长史李柏请击叛将赵贞,为贞所败,议者以柏造谋致败,请诛之,骏以减死论,”桔瑞超所发现的李柏文书,是李柏任西域长史时给焉耆王的信。李柏文书共有四张残片:
  (1)号残片的文字:
  “尚书
  臣柏言:焉耆王龙
  月十五日”
  (2)号残片的文字:
  “五月七日□□西域长史关内
  侯李柏顿首顿首别
  恒不去心 今奉台使来西,月
  二日到此海头,未知王消息,想国中
  平安,王使回复罗从北虏
  中与严参事往想是到也!
  今遣使符大往相闻通
  知消息,书不悉意。李柏顿首顿
  首
  (3)号残片的文字
  “五月七日西域长史关内侯李
  柏顿首□□阔,久不相问,□
  怀思想不知亲相念□
  □见忘也。诏家见遣□
  来慰劳诸国。月二日来到
  海头,不知王问,邑邑天热
  想王国大小平安,王使
  遂俱共发从北虏中与
  严参事往,未知到末,今
  遣使符太往通消息,
  书不尽意。李柏顿
  首顿首”
  (4)号残片的文字
  五月七日西域长史关内
  侯李柏五”
  西晋政权于公元316年灭亡后,其西域长史李柏后来投降了前凉张骏政权,李柏在公元327年曾为前凉政权谋划去攻打原西晋的戊己校尉赵贞(时赵贞驻古高昌地,今吐鲁番县境内),因攻打失败,差一点被问死罪。桔瑞超发现的李柏文书上明确写有“海头”两字,故我国学者王国维曾认为李柏文书在楼兰古城中发现,则此故城不是楼兰,而应是海头。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学者森鹿三得到了桔瑞超当年拍摄的发现李柏文书地点的照片,他认为李柏文书发现的地点不是楼兰城,而是距楼兰城南50公里的编号为LK的遗址。因此他认为LK才是西晋时期的海头。显然李柏文书的发现,为研究后期楼兰地区的历史提供了重要材料。
  

神秘的古城楼兰/穆舜英著.-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