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璜碑
作者:周伟洲 丁景泰
全称“汉雁门太守鲜于璜碑”。立于东汉延熹八年(165),1973年出土于天津市武清县(现为武清区)苏家坟。碑高242,宽81~83厘米。碑首圭形,有穿孔,孔径15厘米,碑首有题额及阴线纹画像。碑阴额上有“凸”字形单线界框,框六角刻有卷云纹,内剔地阳刻“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十字篆书,字体方整,笔画瘦硬,匀如铁线,是汉碑铁线篆精品。碑阳额旁阴刻走形青龙及张口昂首而作蹲形的白虎。碑阴穿上以简练的刀法,流畅的线条,刻一展翅欲飞的朱雀。碑座为长方覆斗形,高24,长12,宽72厘米。碑身两面的刻文均属隶书,阴刻。碑阳文字16行,满行35字;碑阴15行,满行25字。两面共827字。除个别字泐损外,其余皆清晰完好。碑主鲜于璜,字伯谦,既先后做过并州孝廉、郎中、度辽右部司马及徐州东海郡赣榆县令等一类小官,也做过雁门郡太守一类大官。延光二年(123)死于其家,享年81岁。延熹八年(165),其孙鲍、仓、九等为之立碑颂德。碑文在颂扬鲜于璜功绩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东汉政府与北方乌桓等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情况,可以印证、补充《后汉书》在这方面的有关记载。碑文书法结构严谨,字体宽扁,方笔丰厚凝重,端庄遒劲,含蓄沉著,是汉隶方笔派的代表作之一。现存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丝绸之路大辞典/周伟洲 丁景泰.-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