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语史研究

语言文字全文图书

(四)甘州回鹘王国

作者:陈宗振


  840年,漠北回鹘汗国溃败后,其中一支南下到河西走廊甘、凉、肃、沙、秦等州及贺兰山、合罗川等地。初期归附于唐归义军节度使张义潮,851年,甘、凉二州的回鹘与张义潮联合抗击陇右吐蕃。10世纪初,吐蕃势衰,河西回鹘渐强,以甘州(今张掖)为中心,建立了从瓜州、沙州到河州、兰州的甘州回鹘王国,并与内地五代、北宋在政治经济方面有密切的关系。因其地处河西走廊,故亦称“河西回鹘”。
  河西回鹘最初以经营畜牧业为主,后因受到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逐渐转向半农半牧的经济生活。又因地处中西交通要道,河西回鹘不仅与中原、西域有着频繁的贸易,而且与西方的波斯、印度、大秦也有间接的商业往来。
  10世纪末到11世纪初,中原地区有宋、辽两王朝的对峙,在河西回鹘的东边兴起了党项人的势力。部分回鹘人处于党项境内。此后数十年间,河西回鹘与党项人进行了多次战争。1028年,党项李元昊袭击甘州,甘州城破,可汗出逃,甘州回鹘政权遂灭亡。1038年,李元昊建立了西夏政权,定都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东南)。
  河西回鹘受当地佛教的强烈影响,大兴佛教。当时回鹘贵族以修建佛寺、开凿石窟为莫大功德,因而在敦煌莫高窟等佛教千佛洞中可以见到不少回鹘洞窟。
  甘州回鹘使用回鹘文,回鹘语文是河西地区通行的语文。现存于河西地区的回鹘文文献有《高昌王世勋碑》《有元重修文殊寺碑》等。其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基本上与高昌回鹘相同。

维吾尔语史研究/陈宗振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