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辑录

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沿线低空飞行网络的地理条件、政策发展条件

作者: 苏杨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沿线城市地理条件)
  1.连云港地理条件
  连云港市地处中国东部沿海、江苏省东北部,位于鲁中南丘陵与淮北平原的接合部,处于北纬33°59′~35°07′、东经118°24′~119°48′之间。东部濒临黄海,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北与山东日照市接壤,西与山东临沂市和江苏徐州市毗邻,南连江苏宿迁市、淮安市和盐城市。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寒暑宜人,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常年平均气温14.1℃,1月平均温度-0.4℃,极端低温-19.5℃:7月平均温度26.5℃,极端高温39.9℃,历年平均降水883.6毫米,常年无霜期220天。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充足,雨量适中。东西最大横距约12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约132公里。土地总面积7499.9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759.4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120平方公里,是全国首批沿海14个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水晶之都,也是陇海铁路的东端起点,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中部,南连长三角,北接渤海湾,东临东北亚,西连中西部,处于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战略节点,是举世瞩目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新丝绸之路东方起点。
  2.郑州地理条件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华北平原南部,北临黄河,位于东经112°42′~114°13′;北纬34°16~34°58′东西宽166公里,南北长75公里,总面积约为7446.2平方公里。郑州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横跨中国二、三级地貌台阶,西南部嵩山属第二级地貌台阶前缘,东部平原为第三级地貌台阶的组成部分,山地与平原之间是低山丘陵地带。郑州最高点位于登封市的少室山,连天峰海拔约1512.4米;最低点位于中牟县韩寺镇胡辛庄,海拔73米。
  郑州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适中、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郑州市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季较短。统计资料表明郑州市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春季开始的时间大致在3月27日,终止于5月20日,历时55天;夏季开始于5月21日,终止于9月7日,历时110天;秋季开始于9月8日,终止于11月9日,历时63天;11月10日至次年的3月26日为冬季,长达137天。处于西部浅山丘陵区的荥阳、巩义、新密和登封四市,年平均气温在14℃~14.3℃之间。郑州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
  郑州为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新亚欧大陆桥及黄河流域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中原经济区及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中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商品交易所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首家商品期货交易所、中国三大期货交易所之一、中西部唯一一家商品期货交易所。现在,郑州以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契机,以国务院定位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国际化陆港城市为目标,努力建设成引领中原、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国际化航空大都市。
  3.西安地理条件
  西安市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关中平原,东经107.40度~109.49度和北纬33.42度~34.45度之间,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邻秦岭。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区、杨凌区和三原、泾阳、兴平、武功、扶风、富平等县(市)相邻。辖境东西长约204公里,南北宽约116公里。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
  西安市境内海拔高度差异悬殊位居全国务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竞秀的秦岭山地与坦荡舒展、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线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秦岭山脉主脊海拔2000米~2800米,其中西南端太白山峰巅海拔3867米,是大陆中部最高山峰。渭河平原海拔400米~700米,其中东北端渭河河床最低处海拔345米。
  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接合部,是西北通往中原、华北和华东各地市的必经之路。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最大的西部中心城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西安是陕西省“米”字形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中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八大铁路枢纽之一,是中国六大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科技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2011年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西安确定为“全国历史文化基地”,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
  4.兰州地理条件
  兰州市区南北群山环抱,蜿蜒百余里,位于北纬36°03′,东经103°40′,黄河自东向西穿城而过,是唯一一个黄河穿越市区的省会。市区东西狭长,约3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5公里左右,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地处黄河上游。平均海拔1530米到1580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3℃。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46小时,无霜期为180天,年平均降水量327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文化、经济和科教中心,是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支点城市,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兰州、徐州、郑州、西安、乌鲁木齐)西北地区的第二大城市,是中国七大军区之一的兰州军区本部所在地,中国18个铁路局之一的兰州铁路局本部所在地,是我国东中部地区联系西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西北的交通通信枢纽和科研教育中心。陇海、兰新、青兰、包兰四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是西北地区第二大货运站和新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集装箱转运中心,也是西部地区通信枢纽和信息网络中心。2012年,国务院批复设立兰州新区,要把建设兰州新区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致力于2020年将兰州发展为西北地区现代化大都市。
  5.乌鲁木齐地理条件
  乌鲁木齐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北部,天山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和东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接壤,南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邻,东南部与吐鲁番地区交界。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昼夜温差大。年平均降水量为294毫米,最暖的七、八月平均气温为25.7℃,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为-15.20℃。极端气温最高47.8℃,最低-41.5℃。
  乌鲁木齐深处大陆腹地,属于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区。气候特点是: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降水少,且随高度垂直递增;冬季寒冷漫长,四季分配不均,冬季有逆温层出现。每年5月至10月是乌鲁木齐旅游的黄金季节,因为这段时间花木争艳,瓜果溢香。乌鲁木齐是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新亚欧大陆桥中国西段的桥头堡,地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是欧亚大陆中部重要的都市。
  (三)政策发展条件
  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正在迎来突破发展的崭新时期,特别是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步伐加快和通用航空产业政策不断完善,为通用航空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1.《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为通用航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地理空间和人口基础,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以及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我国通用航空在农林矿等行业的作业飞行,医疗救护、抢险救灾、气象飞行、飞行培训、遥感测绘、旅游观光等方面以及公务、私人飞机的潜在消费需求旺盛,通用航空业务的发展前景广阔。《规划》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大力发展航空机载、任务、空管和地面设备及系统。《规划》强调,要推进国家空域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低空空域开放步伐。《规划》还提出,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机载系统供应商,发展低成本通用飞机的系统和设备;大力发展先进的空管系统装备、通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和设备,飞行培训、客户服务、快速检测、保养维修和机场保障设备,以及通用航空特种任务系统和设备。
  2.《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
  2010年1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我国低空管理改革的计划和实现目标。首次提出低空空域开放在今后十年内将按试点、推广、深化三个阶段逐步推进。2012年12月,国家空管委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建100个通用航空飞行服务站,通用航空飞行审批手续将大大简化,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通用航空领域。批准在珠海三灶、深圳南头、沈阳法库、海南东方市建立四个通用航空飞行服务站。从2013年1月起,放开低空空域从原先的长春、广州、海口“两区一岛”扩大至整个东北和中南地区,以及唐山、西安、青岛、杭州、宁波和昆明6个管制分区,试点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空域面积的三成以上。随着试点的不断扩大,从北方的沈阳到南方的海口、从东部的杭州到西部的西安,中国很多城市都掀起发展低空经济的热潮。
  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战略部署,用十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去完成:第一阶段是用两年时间搞试点,第二阶段是五年计划,启动“两大区七小区”,即沈阳、广州两大管制分区,及唐山、西安、青岛、杭州、宁波、昆明、重庆七个管制分区扩大试点建设,第三阶段是十年内将全国所有空域完成低空空域分类,将低空空域划分为管制、监视和报告三种类别,区分不同模式实行分类管理。通过5年~10年的全面建设和深化改革,在低空空域管理领域建立起科学的理论体系、法规标准体系、运行管理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逐步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低空空域管理规律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低空空域资源。
  目前中国民航的空域管理水平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通用航空市场需求旺盛。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通用航空作业飞行每年市场的实际收入规模为17~18亿元人民币,开放低空空域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在国家空域分类管理的战略框架下,在确保国家空管空防安全的前提下,以科学的空域分类为基础,以明确的职责分工为前提,以简化审批手续、完善服务体系为重点,以加强监督管理、建立绩效考评为保障,加快推进我国低空空域开放的进程。
  3.《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2年7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通用航空实现规模化发展,飞行总量达200万小时,年均增长19%。”2012年12月,国家民航局发布《关于印发加快通用航空发展有关措施的通知》,涵盖了空域保障、机场(起降场)布局与建设、市场准入放松、油料保障、价格管理模式等政策资金扶持细则。
  鉴于我国通用机场建设方面程序和标准还不够完善,国家民航局还先后发布《通用航空民用机场收费标准》、《关于开展通用航空机场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及《通用机场建设规范》等一系列指导意见,引导通航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政策上的利好使通航机场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可以预见,未来机场数量和整体覆盖范围将大幅增加。按照民航业“十二五”规划,新建、扩建和改建干支线机场,将达到230个;80%以上人口在100公里内能够享受到航空服务。

建设丝路新起点 筑梦西安新未来: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研究/苏杨主编.-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