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因的研究结论是:自西汉张骞通西域,楼兰道开通,至隋末关闭大碛路为止,楼兰道前后延续700多年,其中西汉和魏晋至前凉时期是楼兰道的两个使用高潮,两个时期都在百年左右。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楼兰道成为内地与西域之间的主要交通干线。在第一个使用期,中国使节可利用的唯一路线,就是曾使“楼兰”遗址东连长城终点,西连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的那条路线〔1〕。“而且这条路线在整个汉代都在使用”〔2〕。东汉与匈奴的斗争,采取了直接进击天山北麓匈奴主力,然后占据、控制西域的策略。所以将注意力集中在打通伊吾道上,楼兰道因而衰落。在第二个使用期楼兰城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丝路贸易的中心,东至敦煌、玉门关,西行经于阗、莎车,越葱岭为南道;北上至高昌,由此西行经焉耆、龟兹、疏勒越葱岭为北道;从高昌北上又与天山北草原路连接。曹魏时同时利用了伊吾道和楼兰道,但由于鲜卑势力的影响,伊吾道逐渐失去其重要性。西晋前凉时伊吾道被阻断,中原地区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楼兰道进行。
斯坦因的考古成果说明了魏晋前凉时期楼兰道的重要。斯坦因发现的大量署有精确日期的文书,对我们认识这一问题具有极重要的价值。他说,在沙畹分析过的文书中,有不少于15件署有年代,相当于公元263—270年,而且都发现于L.B.Ⅱ(西组遗址)或这个“衙门”边的垃圾堆中。只有两件分别相当于公元263年和264年,上面的年号是魏朝末代皇帝的,其余的属于公元265—270年,即晋武帝泰始年间。从《晋书》知道,晋武帝在结束了三国鼎立(公元221—265年)局面之后,在西域建立了统治权。斯文·赫定发现的文书,上面的日期也在公元264—270年之间。斯坦因据此认为,这是沙漠道路和守卫其西头的要塞交通特别频繁与活跃的时期。晋武帝在位年间(265—289年),中国内地与西域保持着持续的政治关系。《晋书》中多次提到在公元270年至287年间,有大量使节从中亚各国甚至远达大宛(费尔干纳)和康居(撒玛尔罕)前来朝贡。
晋武帝之后这种关系就中止了,但中国对楼兰遗址的管理并未随着西晋统治结束而终止。斯坦因发现的文书有两件年代为永嘉六年(312年)和建兴十八年(330年)。建兴十八年的那件木简发现于L.A.Ⅰ废墟,记载着给某位胡人付钱之事。“建兴”是西晋最后一位皇帝愍帝的年号,仅使用到建兴四年(316年)。沙畹认为,这个小要塞那时已完全与帝国中央政府断绝了联系,完全靠自己来维持。在这样隔绝的状态下,这个哨所继续使用这个过时的年号,没注意到这个年号已被废弃了16年之久。西晋亡后,处于行政隔绝状态的并非只此一地,这种隔绝也影响到塔里木盆地尚存的其他中国军事驻地〔3〕。这件文书表明,直到330年,楼兰城尚有人居住,路经楼兰的交通线仍在利用。但斯坦因不太同意沙畹的观点,他认为不是在隔绝状态下使用了过时的年号,而是前凉统治者有意识的行为,既表示尊奉已经灭亡的晋王朝,又与江南的东晋划清界限,斯坦因的看法应该更符合实际,因为消息隔绝长达16年是不大可能的,从政治立场和传统观念上理解更合理。
斯坦因的考古发现说明了楼兰在3世纪下半叶至4世纪初丝路交通中的重要性。斯坦因在“衙门”附近的垃圾堆发现的4件文书残件,是直接从“西域长史”发出或发往“西域长史”的。“西域长史”是中原政权在塔里木盆地的最高代表。一件文书写着长史得到并转寄一个命令,要求某官员于指定之日出发,前往某个地方。这个地方在今甘肃境内。但因为年号缺失,木简又不完整,不能肯定这一指令来自中原朝廷,还是来自4世纪时作为独立政权统治河西走廊地区的前凉的某地方官员。另一木简残片的内容则是任命一位官员为“西域长史文书事郎中”。第三件提到“大将军右长史(名)关”。这枚矩形盖简是写给“西域长史”张某的,它曾肯定盖着一个装有官方报告或诉状的小盒子,上面以通常方式写着:“因王督致西域长史张君座前,元言疏。”王督可能经过楼兰,所以由他带信给西域长史。第四件更为重要的文书是一份完整的纸文书,其内容显然是西域长史李柏寄给焉耆或喀拉协亥尔王的草拟信稿。信的内容是安排与焉耆王的一次会面,清楚表明李柏是在前往塔里木盆地途中写的。在同一地点还发现了此信稿的一个副本,说明李柏的信实际上很可能就是从楼兰驻地发出的。因此可以有把握地说,穿过沙漠和经楼兰遗址的古道在那时仍在使用。可以知道楼兰遗址不是偏远的哨所,一定位于一条重要的交通线上。〔4〕
斯坦因发现的文书反映出楼兰城作为守护和保持连接中国中原地区与中亚的大道畅通的前哨基地之功能而存在、这种地位虽经东汉时一度衰落,但自汉末至魏晋前凉又兴盛一时。班勇向朝廷的建议,说明东汉时屯田楼兰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从敦煌经罗布沼泽以北到喀拉协亥尔(焉耆)的干道,即“西当焉耆、龟兹径路”。保护它不受当时占有北边吐鲁番的匈奴的袭击,同时对鄯善或罗布地区的统治者进行必要的控制。班勇的描述与楼兰遗址所处的位置十分一致。根据斯坦因的考古调查,证明楼兰遗址作为丝路要道的使用和中原政权对楼兰要道的护守,一直持续到4世纪初。
〔1〕〔英〕奥雷尔·斯坦因:《西域考古图记》卷1,第208页。
〔2〕〔英〕奥雷尔·斯坦因:《西域考古图记》卷1,第241-242页。
〔3〕〔英〕奥雷尔·斯坦因:《西域考古图记》卷1,第242页。
〔4〕〔英〕奥雷尔·斯坦因:《西域考古图记》卷1,第242-2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