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西域屯垦开发与社会生活研究

科学技术全文图书 科学技术参考书目

第五章 第四节 唐代西域民众宗教信仰变迁的特征及影响: 一、以佛教为主的多宗教并存是唐代西域民众宗教信仰的基本特点

作者:张安福,郭宁
 

 

    第四节 唐代西域民众宗教信仰变迁的特征及影响
   唐代西域宗教的总体特征,在形式上表现为以佛教为主的多元化格局,以及各宗教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渗透,在内容上则呈现为民间信仰的世俗化。此外,宗教信仰选择的政治导向也是西域民众宗教信仰的一个显著特点。
   一、以佛教为主的多宗教并存是唐代西域民众宗教信仰的基本特点
   唐代的西域宗教比较盛行,多宗教并存,宗教信仰比较复杂,是由西域所处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背景所决定的。首先,西域地处亚欧腹地,许多种族在此繁衍生息、过往生活,多民族共同聚居、相互流动和交融的结果,必然形成一种地域性的多元文化,这是新疆多宗教信仰并存的社会基础。其次,西域处在我国汉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希腊罗马文化等古代文明中心的交汇点。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表现形式,宗教必然会成为人类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正是这种特殊地理位置所具有的作用,才形成了多种宗教在唐代西域广泛流传并相互交融的局面。
   唐代的西域,佛教继续盛行,在天山南北都得到了广泛传播。在佛教流传的同时,产生于西域本土的以萨满教为代表的原始宗教在西域民众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祆教、摩尼教、景教等西方宗教也伴随着民族的融合和变迁相继传入西域并得以流行,而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儒学和道教必然会借助大唐文明的辐射作用而传至西域且各有流传。东渐西来的宗教在西域这块丰饶的土地上汇集、交流、融合,一同构筑了西域民众精神信仰的家园,形成以佛教为主的多宗教并存的格局。这是唐代西域民众宗教信仰的基本特点。
   

 

  唐代的西域屯垦开发与社会生活研究/张安福,郭宁等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