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科学技术全文图书 科学技术参考书目

第十一章 乾隆嘉庆时期新疆屯垦 第六节 兴办牧场

作者:赵予征

       
  清代牧场,除属中央太仆寺、上驷院管辖者外,八旗、绿营也有专设牧场,以补充军营及屯田牛马之缺额。
  清廷于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的平定准部战争中,西北两路军各二万五千人,“共兵五万……计每兵需马三匹,共马十五万”①。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中,又调集数万匹马补充西征清军,总计四年出征用马不下二十万匹。除一部由马场调拨外,大部从陕、甘、晋、川等省征购,困难重重。新疆因连年兵燹,牲畜损失惨重,根本无法满足清军的需要。在战后边防和屯田,需大量的马、牛、羊供应。依靠内地运输,是无法解决的,“必须设立牧场,孳生牧只,方为久远之计”②。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兴办伊犁牧场。伊犁将军属下设驼马处,专司其事。下分孳生牧场和备差牧场。孳生牧场专司放牧、繁殖牲畜。马3年3匹,取孳1匹;牛4年10头,取孳8头;驼5年10峰,取孳4峰;羊每年10只,取孳3只。备差场专牧由孳生场调拨备用牲畜。
  牧地分布在博罗塔拉、哈布塔海、赛里木诺尔、特克斯、察林塔玛哈、霍诺海、哈什、崆吉斯一带。据《新疆识略》卷10厂务载:“马场每三年孳生一至三岁马驹九千五百二十四匹。”道光六年(1826年)“马场存有孳生马五万余匹”③,规模很大。
  孳生马场:建于1760年,到1793年,共有马28569匹;孳生牛场:建于1762年,到1793年时,有牛11845头;孳生驼场:建于1761年,到1802年时,共有驼4176峰;孳生羊场:建于1761年到1772年时,已有羊140695只。以上各场,由锡伯、索伦、察哈尔、厄鲁特营分别放牧。
  第二个牧场是巴里坤牧场。下有:孳生马场,在巴里坤设有“东场”,1761年建。在奇台有“古城西场”。在木垒有“木垒场”,1775年建。每场有5群马,每群1000多匹,每群派千总、把总为牧长,外委为牧副。每24匹马派一牧丁,兵丁三年轮换一次;孳生驼场,1773年秋建,到1791年共有驼749峰。巴里坤牧场均由绿营兵丁放牧。
  同期兴办的还有哈密牧场、喀什噶尔牧场、英吉沙尔牧场、库车牧场、哈喇沙尔牧场、塔尔巴哈台牧场以及乌什牧场等。主要供当地驻军使用。
  以上各牧场,每年可收孳生马3000匹左右,牛2000余头,羊4万只。基本可满足边防、军台和屯田的需要。
  清政府还派遣绿营兵丁及遣犯在北疆开采铁、铜、硝、硫磺等矿兴办工矿业。
  ①《清高宗实录》。
  ②《清高宗实录》。
  ③《清宣宗实录》。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赵予征.-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