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后记
作者:杨共乐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是笔者在深入研究古代罗马史和罗马经济史的基础上开拓出来的一个新的研究点,属于扩大化的罗马史研究范畴。选择这一研究领域与笔者聆听刘家和先生讲授的《史记研读》课程有密切的关系。从刘先生的授课中,笔者逐渐领悟到了两个重要的道理:(1)历史学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独家之言。把客观存在的真相充分或完全地揭示出来,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能“成一家之言”已相当不易,要求“独家之言”更是难上加难。但这是历史学的根本,也是历史学存在的基本前提。(2)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众多,唯有考据才能达到以上目的。陈垣先生有言:“考证为史学方法之一,欲实事求是,非考证不可。”①考据之功能由此可见。正是基于上述认识,笔者选择“早期丝绸之路”作为研究的重点和突破口。这样,既能训练考据学方法,又能解决相关的学术问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早期丝绸之路探微》是一部以“丝绸之路”为切入点的探索性作品,也是笔者十余年来从事考据训练的实践性成果。
6世纪以前,丝绸是中国特有的物品,在世界上具有唯一性。与此同时,丝绸也深受罗马帝国上层贵族的欢迎,是史有所载的客观事实。但在1877年以前,世界上从来没有把中国丝绸与罗马丝绸联系起来加以考察的作品。从学术史的层面上讲,李希霍芬应该是世界上第一位提出“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的学者。不久,赫尔曼在此基础上,把“丝绸之路”的范围延伸到罗马叙利亚,从而将中国与罗马连接于“丝绸之路”这一纽带之中。后来的学者也都在“丝绸之路”的概念下,不断丰富相关的研究内容,但很少有学者去证明或验证“丝绸之路”是否真的存在这一带有根本性问题。
自从1996年开始,笔者从东西方古代文献入手,系统搜集、整理古代西方作家笔下的有关丝绸的材料。最初,只是想解决一些与“丝绸之路”有关的疑难问题,后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笔者愈发感到对“丝绸之路”这一概念有重新验证的必要,并开始进行重点探研。通过十余年的艰苦工作和认真摸索,笔者发现:
1.罗马人曾到过中国,但次数很少。有据可查的只有四次。第一次,罗马和中国文献皆有记载;后三次唯有中国文献有记录。虽有一次中国人到达罗马的记录,但经作者考证是误载。
2.罗马有较大的丝绸市场。在不能获取更多人员交往资料的情况下,论证罗马丝绸市场的存在是确证“丝绸之路”概念合理性的关键。文献材料和相关的拉丁铭文为我们提供了解决上述重要问题的新途径,尤其是拉丁铭文材料,不但丰富和印证了文献的相关内容,而且也证实了罗马丝绸交易以及丝绸价格体系的存在,进而从根本上还原了罗马存在丝绸市场这一客观事实。
从现有的材料来看,虽然找不到一条具体、固定的由中国前往罗马的商贸大道,但丝绸确实“是连接东西方古代文明最重要的物品,东西方各文明区之间早在公元前1至8世纪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且自成一体的‘丝绸世界’。这个世界从产丝的中国开始,转经中亚、波斯或印度,再到买丝消费的罗马。这是世界上出现的一种独特的跨文明区但同时又超越跨文明区的文明现象。”②当然,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还须花很大的功夫。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中的“探微”二字为刘家和先生所改,“见微知著”与本书的内涵非常吻合。笔者在写作时,尽量立足微观,由小见大,关注人类交往的广泛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审视早期人类世界所具有的整体性特色。本书既注意细微的考证,又重视缜密的分析,更关注刘·宏观问题的深刻思考。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为:01CSS002),为笔者十余年间陆续完成的成果。书中的部分内容虽然以论文的形式在《世界历史》《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等杂志上发表过,但在出书时笔者又对之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充实,在此特作说明。
在本书出版以前,刘家和先生和廖学盛先生又对作品作了认真、细致的审读,笔者备受感动,特再次向他们表示谢忱。
杨共乐
于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
① 陈垣:《通鉴胡注表微·考证篇序录》,98页,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② 见本书序言。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杨共乐著.-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