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1.党项陷城之后的敦煌与西夏的统治

作者:《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


  西夏是兴起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以党项羌族为主体的政权,早在其立国前的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李元昊统率的党项骑兵即攻陷了瓜、沙、肃三州。后两年,即1038年西夏正式立国。
  西夏攻陷瓜、沙两州后的三四十年间,一直忙于本土的政权建设、军事建设,和东向与宋、辽争战,难于西顾。因而在这段时期内沙州的地方势力仍然保持着相当大的独立性,其中最为活跃的为沙州回鹘。
  早在9世纪中叶,随着漠北回鹘汗国的崩溃和部众的大举西迁,一部分回鹘人就已流散到敦煌地区,成为归义军治下的臣民,只是仍然保持着自己原有的部落组织。约一个世纪之后,在甘州回鹘的支持下,这支沙州回鹘势力有了很大发展。至11世纪西夏据有河西后,凉、甘、肃、瓜等州丢失故土的回鹘人大量涌入沙州,更加强了沙州回鹘的实力。他们一面想方设法多次朝贡宋廷,修好辽国;一面单独或联合于阗、西州回鹘等抗夏势力进击西夏,并于约1042~1068年间占据了敦煌地区。
  西夏在瓜、沙二州的统治大约到11世纪60年代中后期才逐渐加强并趋于巩固。
  西夏建国后,曾在其领地内设置了十二监军司,其中西平监军司的驻所就设在瓜州,瓜、沙二州在军事上皆属西平监军司统辖。西夏的地方行政组织仍分州、县两级制,敦煌依旧称沙州,政治制度并没发生多大变化,只是已不再是西北的政治中心,河西的统治中心已东移瓜州。
  西夏统治者比较重视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从榆林窟壁画中的犁耕图、锻铁图、踏碓图、酿酒图等形象资料来看,西夏时敦煌地区的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较大发展,特别是其农耕技术和所使用的农具都与北宋中原地区十分接近。西夏占据瓜沙后,对这一地区高度发达的汉文化十分仰慕,遂积极吸收这里汉族传统文化的养份,并接受吐蕃、回鹘等兄弟民族文化的影响,礼遇优待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回鹘僧人,很快创立了别具一格的西夏文化。
  但是,党项民族十分好战,终夏之世,对外战争几乎从未中断过,敦煌等地的兵役徭役非常繁重,西辽、蒙古骑兵等又不断侵扰敦煌,再加上12世纪以后旱灾、蝗灾相继,瓜沙经济迅速衰落,社会动荡,百姓流亡他乡,因而西夏统治下的敦煌社会始终不甚安定。
  

敦煌史话/《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编著.-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