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长安与丝绸之路

第三章 第三节 长安是基督教的始传地

作者:张燕


  唐贞观九年(635年),基督教由“丝绸之路”传入长安,时称“景教”(现景教已发展成为基督教的一个分支教派),并受到唐朝统治者的礼遇。唐太宗李世民下诏,准许景教传教,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在长安城义宁坊修建景教寺(15)。天宝四年(745年)玄宗诏令改名为“大秦”(指罗马东部)寺,度僧传教。唐武宗诏令毁天下僧寺后,景教在长安逐渐中断,大秦寺亦毁。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为唐德宗李适建中二年(781年)立,明代出土,碑文中则详细记载了景教传入中国的经过,概述了景教于635年从波斯传入中国后的活动和基督教教义。两侧下部有古叙利亚文的70位教士题名。开放的大唐,允许景教勤恳地争取自己的信徒。景教力图把基督教义在中国本土化,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行文上可以领略到道家的词语,基督的精神。
  《大秦景教中国流行碑》为最先来华传教的基督教聂斯脱利派传教士所立,聂斯脱利派主张基督二性二位,被罗马教廷判为异端。为逃避迫害,该派逐步向东发展,先在波斯建立据点。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由波斯传入中国,称景教。景为弘扬的意思。景教在唐朝广为流传,在各地建有不少寺院。大秦即指罗马帝国,在现在的意大利。《大秦景教中国流行碑》简述了基督教教义,记述景教在中国唐代流传情况。碑文由波斯传教士八景净撰写,他中文功底好,学识深厚,借用儒、道、佛家等经典,甚至中国的史籍典故,阐明基督教义。
  贞观十二年秋,诏曰:“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群生。大秦国大德阿罗本,远将经象,来献上京。详其教旨,玄妙无为,观其元宗,生成立要。词无繁说,理有忘筌。济物利人,宜行天下。”碑刻还没忘介绍和宣传一下大秦国:“大秦国南统珊瑚之海,北极众宝之山,西望仙境花林,东接长风弱水。其土出火绵布、返魂香、明月珠、夜光壁,俗无寇盗,大有乐康。”使用石碑,及时埋藏起石碑,实在是记下历史的好方法。“天宝初,令大将军高力士送五圣写真,寺内安置。赐绢百匹,奉庆睿图。”
  碑文中许多道家词汇,恐怕是有胡人血统的李唐王朝很信奉老子李聃学说的缘故。玄奘还曾经接受皇帝建议,将《老子》翻译成梵文。再如:“道无不可,所可可名。圣无不作,所作可述。肃宗文明皇帝于灵武等五郡重立景寺。……”此碑现收藏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内。
  大秦寺位于终南山北麓,在楼观台风景区内,距古城西安70公里,西距周至县城20公里。据专家推测,大秦寺位置偏僻,很可能是供景教教士修行的地方,类似欧洲的修道院,现仅余遗址。大秦寺塔为七层八棱楼阁式空心砖塔,通高40.9米,塔内遗存有景教泥塑和古代叙利亚文刻字多处,这些都是研究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1957年该塔被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大秦寺保护纳入“中国丝绸之路保护项目”;2001年10月,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将大秦宝塔及大秦寺列入《世界建筑遗产名录》。
  唐朝被誉为大唐盛世,有“大唐气象”之美誉。唐朝是当时全球最富强的一个王朝。除了武宗为崇信道教灭佛的短暂几年,唐朝多数皇帝对待各路宗教的态度,可以用唐太宗登基第二年(628年)魏征对皇帝说的话来说明,就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兼听,意味着包容。
  除此之外,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三大派别之一,于元代由丝路传入中国,后中断,明万历十年(1582年)再次传入中国。
  天主教传入陕西,是在明末清初。陕西传教事业被天主教方济各会等修会组织接替。耶稣会士利玛窦等对中国天主教徒参加“尊孔祭祖”活动,不加干涉和禁止,传教取得成功。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意大利人叶宗贤来陕传教,在三原以北的鲁桥镇设天主教会总堂。后来,陕西、山西教务合并,陕西主教兰溪在陕西城内购置5座房院作为教区总堂。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陕西和山西又分为两个教区,冯尚仁(意大利人)为陕西主教兼管甘肃教务。辛亥革命后,天主教在陕西又逐渐发展,并设有教区一直延续到解放前。
  当然,中国历代王朝治国的根本还是儒家经世济民的思想。丝绸之路上,商贸往来频繁,文化、宗教的交流十分自然。而只有强盛的王朝,才能够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允许来自叙利亚、波斯的基督教“异端”在东方传播思想。
  在丝绸之路沿线,出现并存在过诸如祆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形式,它们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成为支撑人们抗击自然与社会压迫,并获得精神动力的巨大支柱。人们修筑寺庙、道观,绘制壁画、碑刻,特别是开凿石窟以供奉诸方神灵,寻求心灵的安慰。丝绸之路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儒教、道教等多种文化形态东西方交流的友谊之路,以宗教文化为主题的各种文物古迹成为丝路文化内涵的主体。陕西宗教活动的寺院、教堂星罗棋布,不仅是各派教友活动的场所,也是历代书法、建筑、雕刻、园林等艺术荟萃之地。其中大雁塔、大清真寺、大兴善寺、重阳宫、青龙寺、仙游寺等宗教文化遗存,在国内知名度很高,在东南亚、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备受称道,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15) 《旧唐书》大秦寺
  

长安与丝绸之路/张燕著.-西安: 西安出版社,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