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长安与丝绸之路

第八章 第三节 西安在丝绸之路旅游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作者:张燕

    
  明显的区位优势,使西安能够对全省乃至西北地区的发展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城市,是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西安“米”字型公路的逐步完善,依托西安较强的旅游服务功能,以西安旅游为龙头辐射带动全省旅游的格局必将形成。西安又地处中国中西部的前沿,是中国中西部最大中心城市,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科技中心、金融中心和商贸中心,是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是西北开发的桥头堡,在西部大开发的高潮中,西安已然成为西北地区客商、资金和物资的集散地,西安也将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西北地区旅游龙头地位,成为西部地区的旅游集散地和辐射源,对西北五省的旅游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西安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政府主导机制已经基本形成;城市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较为齐备;城市旅游交通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城市旅游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旅游管理逐步步入法治化轨道。西安在新丝路旅游合作中的龙头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做的工作很多。
  位于西安市区西部,是为了纪念丝绸之路开创2100周年,1988年由西安美术学院师生雕塑的。这组群雕长55.9米,宽3米,刻画和表达一队来往于丝路中途的中外混合的骆驼商旅。在这队商旅中,包括3个唐人、3个波斯人、14匹骆驼、3条狗、2匹马。石雕材质选用陕西关山的花岗岩石料,石质古朴典雅,线条苍劲有力。
  一、提升丝绸之路起点形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提出将丝绸之路作为文化路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新概念,并指出该路线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要重新审视西安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世界价值,按照杰出性、完整性、系统性的要求,抓紧研究并划定与此有关的历史文化遗产范围,制定、实施保护方案,力争成为首批列入这条文化路线的世界遗产组群项目。西安景区总体布局与重点项目建设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西安旅游景区的布局与建设要围绕西安旅游整体形象,在突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这一特色的前提下,加大自然景观的开发建设,形成以西安城市为依托,以文物古迹为主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互补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不同旅游景观区(带)。基本形成西安古都旅游区、临潼区旅游区、四大遗址保护区和秦岭旅游带等三区一带的景观格局。旅游投资项目要按照总体目标,入区、入园、入带,严格禁止在规划区内和文物景点周围建设低档和破坏整体布局的人造景观,禁止小而散的项目建设。
  1.西安古都旅游区
  本区属西安城垣建筑、传统文化及现代都市风光旅游区。包括明城墙内城区、城墙外沿环城路各景点,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重点项目有:
  ①完成古城墙参与性旅游软体项目的设计包装和推销。
  ②建设有200米宽的绕城森林公园。
  ③建设10个体现古城历史文化风貌的城市雕塑。
  ④建设西安旅游休闲广场及综合服务中心和公众旅游信息咨询网络。
  ⑤完成三学街、书院门、湘子庙街、德福巷、西大街、北院门等历史街区的开发改造建设。
  2.临潼旅游区
  该区包括秦兵马俑博物馆和秦始皇陵旅游小区、华清池温泉旅游小区、骊山风景游览小区及姜寨石器遗址旅游小区。重要建设项目有:
  ①支持完成秦陵博物院的大规模开发包装建设。
  ②完成骊山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
  3.西安秦岭自然风景区
  该区属于地域范围更广的区域级“断层山地风光带”,位于本市南部,东起蓝田东端,西到周至太白山南梁山脊,长约200公里,总面积4800平方公里。
  ①在长安内苑附近建设占地2平方公里,集动物园、植物园、园艺博览园为一体的旅游观赏游览园。
  ②在周至老子文化区开发建设博览园,修复宗圣宫、老子炼丹峰、景教大秦寺等一批历史文化景观。
  ③建设辋川溶洞与王顺山森林旅游区、终南山山崩奇观与佛教文化生态旅游区、朱雀太平森林生态旅游与疗养度假区、楼观台道教文化与森林生态旅游区、太白山自然生态科学考察区等五大生态旅游区。
  4.支持完成汉阳陵的开发建设,使之成为继秦兵马俑之后又一个具有轰动效应的世界级旅游景点。
  5.四大遗址保护区
  完成周沣镐城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4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美化绿化工程,启动四大遗址旅游项目开发建设。
  6.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区
  该区位于市区南郊大雁塔附近,规划面积15.88平方公里,建设目标是集观光、休闲、娱乐、会议、美食、购物为一体,具有盛唐文化特色、设施齐全、规模宏大、服务高标准的大型旅游度假区,主要项目有:
  ①曲江池恢复工程,形成1200亩的湖面。
  ②大雁塔广场工程及周边改造。
  ③长安芙蓉园建设。
  ④海洋科普世界建设。
  ⑤西安广播电视中心等。
  此外,为了进一步强化和发挥西安作为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积极培育一批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国内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区域旅游集散地城市。
  二、统一规划,联合开发,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003年上半年,由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和国家旅游局牵头编制的《西部旅游投资规划》工作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我国的西部旅游正式纳入西部大开发规划。《西部旅游投资规划》初步确定了西北地区围绕丝绸之路沿线,跨区域开发的重要线路:一是西安至宝鸡一线的南北两翼线路;二是天水、兰州、武威、张掖一线;三是乌鲁木齐、库尔勒、喀什的丝绸之路中线;四是宝鸡、平凉、六盘山、银川一线。丝绸之路甘肃段有北、中、南3条线路,全长1600多公里。以丝绸之路为经,以南北区域为纬,可以用“飞天锦带串明珠”的诗句,整合配置关中的文化资源。国家已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投资重点,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必须与国家规划衔接,推出丝绸之路西安起点段的自然景观、文化名城、黄河文化、黄炎文化、周秦汉唐文化、彩陶文化、城墙文化、简牍文化、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博物馆体系,展示大西北风光、西周遗风、先秦遗韵、两汉胜景、魏晋风骨、盛唐气象、明清城墙、现代文明,打造陕西特色文化大省的丝绸之路文化品牌。陕西是丝绸之路的龙头,东进西出,北上南下,辐射的是丝绸之路整个区域。
  统一规划是突出地方特色、形成综合优势的保证。西北以西安为龙头,辐射西北、西南,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在统一评估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其开发条件和开发价值的大小,分期分批组织实施。依照优势互补的思路,将区域内各旅游区、点、项目及旅游设施等择优形成组合旅游产品,以达到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的目的,并本着自愿平等和互惠互利原则,制定共同的开发策略,联合向市场推销。
  在省内,要充分发挥西安作为全省中心旅游城市的作用,以西安为中心,辐射带动省内其它城市和地区,从产品的配套组合入手,设计东、西、南、北四条线路,将省内重要旅游资源组合成为一个整体,推向市场。东线以半坡、临潼秦唐文化区为重点,向渭南地区延伸,与华山携手开发新产品;西线向咸阳、宝鸡延伸,组合乾陵、茂陵、法门寺、太白山等旅游景区;北线向延安延伸,组合黄帝陵、壶口瀑布、黄土风情等旅游资源;南线向汉中、安康延伸。
  在中西部,要充分发挥西安的特殊地理优势,加强与其它旅游城市之间的联合,挖掘区域资源优势,组合有生命力的旅游产品推向市场。重点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共同开发丝路产品,共创丝路精品线路。在区际之间,要充分利用地区之间的市场和资源互补特性,与东部地区加强联合,合作推出旅游产品,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三、以西安为起点发展专题旅游产品
  当前,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是开发专线、专题旅游,并提高游客的参与性。由于西部旅游资源个性突出,富于异域文化特色,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的专题、专线旅游,形成自己的垄断市场。在专题旅游对象和人物上要有选择,项目安排要有节奏,要充分利用中外历史名人、著名探险家所走过的某条路线(如徐霞客、玄奘、文成公主、法显、成吉思汗、马可·波罗、岑参、鸠摩罗什等)进行深层次开发,以期产生广泛的社会反响,提高西部旅游业的知名度。
  1.丝绸之路访古游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线,贯穿整个西北五省,把西北五省串连起来,构成中国距离最长、辐射面最广、形象最突出、最具吸引力的黄金旅游带。丝绸之路访古游可设计为:西安——天水——兰州——西宁——酒泉——嘉峪关——敦煌——吐鲁番——乌鲁木齐——喀什。在这条线上旅行,可以浏览风光壮丽的高山、大河、沙漠、戈壁,探访引人遐想的长城、古道、城堡、烽燧,还可以欣赏艺术荟萃的石窟、文物等。
  2.马可·波罗旅游线
  与丝绸之路相同,两条同样经典的旅游线路,为西北旅游发展插上了双翼。
  3.西北大漠丝路文化旅游区
  该空间系统位于我国西北部,主要包括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该区高山、雪峰、大漠、戈壁、湖泊、草原紧密相连的特种自然景观独具风格,呈现神秘、粗犷、奇异的特点。沙漠探险旅游是未来世界旅游的一大热点,西北五省区每个省都有戈壁沙漠。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青海柴达木地区的戈壁,甘肃、宁夏相交地区的腾格里沙漠、陕西榆林的毛乌素沙漠,为西北未来的沙漠探险旅游合作提供了先天的基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保存有古代中亚和西方的“丝绸之路”的遗迹,该区景点集中且呈珠状分布,可以建立以“丝绸之路”为主干线的旅游带,并以此为格局,开发旅游支线,逐步培育并发展旅游网络。
  各旅游区宜采取不同类型的线路布局。秦、陇旅游区以东西向的丝绸之路和南北向的陕甘宁蜀道(宝成铁路和川陕公路)为主干,以西安为中心,咸阳、宝鸡、天水、平凉、庆阳、延安、汉中等城市为基点,形成网络型布局;黄河上游旅游,以东西向的丝绸之路和南北向的黄河沿岸为主干,以兰州为中心,银川、西宁为两翼,形成十字形的轴线布局;西部和远西部两个旅游带则以丝绸之路北线为主干,南线为副线,沿线旅游城市为基点,乌鲁木齐为中心,形成串珠式布局;内蒙古自治区形成以呼和浩特为中心,辐射包头、成吉思汗陵、响沙弯和以海拉尔为中心,连接满洲里、达赉湖、大兴安岭森林的两条线路。各旅游区带之间,应通过于线的衔接,形成客流由东向西或由西向东的顺次传递。
  4.伊斯兰文化风情
  在西北各民族中,信仰伊斯兰教的占了一定数量,伊斯兰文化成为西北地区民族风情旅游独有的一大特色。
  5.黄河文化旅游线
  这是一条顶级的旅游黄金水道,它把除新疆以外的其他西北四省通过水路联系起来,黄河最清澈水段、最狭小的河面、最大的瀑布、最精彩的河段、最靓丽的风景全部都在西北境内。黄河文化的历史全部都融在黄河两岸的人文景观中,西北地区沿黄河旅游带的开发,必将成为西北地区新兴的旅游发展主动脉。陕北的壶口瀑布则是黄河文化最精彩的一段。
  6.开展丝绸之路探险之旅、丝绸之路汽车文化游,其路线可以拉长设计为:
  西安——兰州——西宁——敦煌——乌鲁木齐——阿拉山口——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突厥斯坦古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上库斯曼斯坦(阿什哈巴德)——伊朗(德黑兰)——阿塞拜疆(巴库)——亚美尼亚(埃里温)——土耳其(安卡拉、伊斯坦布尔)
  四、以西安为节点,联合丝路沿线相关国家,将丝绸之路整体申遗
  丝绸之路的旅游线归根到底是各个路段的总和,单个遗址也许达不到申遗的标准,但是一个遗址群却构成了重要的文化依据,所以丝绸之路整体申遗、合作开发是复兴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和着力点。
  目前很多人关于中亚的思考除政治外,更趋于经济的合作发展,于是就有了关于“古丝绸之路复兴”的说法。目前,中亚区域内各国已经开始深入探讨促进过境贸易和边境贸易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措施做法,通过了海关集体行动计划,启动了中吉乌公路等项目建设和跨境运输法规协调,并正在研究未来开展电力贸易的可能性。
  中国的发展对世界产生了有史以来最强的的依赖,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在资源、市场竞争中的重要对手。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钳制,已完全从军事层面扩展到整个经济领域。中哈石油管道的建设意味着中国将摆脱困难重重的海上运输,直接从陆路进口石油,从而减少利益冲突,强化中国全球化与市场化进程。西北拥有的油气资源优势和毗邻中亚国家的低缘优势,将使其成为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点部署区域,其战略意义至关重要,这就为复兴丝绸之路奠定了政治基础。
  地缘战略格局与政治角力的变化,陆路通道成为新的诉求。中亚经济全面复苏、南亚经济高速增长和西亚战略凸现生机,国家经济战略布局调整,出口加工基地和制造中心西移战略渐现,陕西文化底蕴丰厚,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构成复兴丝绸之路的充分条件。因此,通过“政治——市场——经济——文化”的全面整合与互动,促进丝绸之路的复兴与西安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复兴丝绸之路,必将成为再造西安经济的策动源。
  五、消除丝绸之路旅游合作开发的非物理障碍
  改善合作制度、通关约定、服务质量、旅游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建立丝绸之路合作开发双边、多国家之间良好的旅游软通道。
  陕西省已将丝路文化与黄河文化沿线地区的联动,河西走廊、丝绸画廊、敦煌壁画所在地区的联合开发等延伸到了省之外,以树立西北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整体形象;西安市旅游局作为陇海兰新旅游局长联席会主席单位,在2009年召开的联席会第三次年会上,提出并成功促成了陇海兰新区域内无障碍旅游协议的共同签署;联合丝路沿线城市以丝路之旅产品为主题,开展了对日本、韩国的联合促销,还联合郑州市,共同开展了对香港的旅游促销活动。
  六、西北应该联合促销,为丝绸之路旅游造势
  西北旅游协作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但实质性合作的内容并不多,面对目前区域合作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共同开发旅游产品和市场的现状,西北各省的合作应该加强。从目前国内外旅游业来看,对西北旅游进行重新整合、重新规划和研究,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打破行政区域界线和行业部门界限、通力合作,共同把西北开发建设成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区。
  西北旅游区需要按近期开发与远期开发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其次要增强交流,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建设项目应包括格尔木至库尔勒、格尔木至敦煌柳园、榆林至银川的一批西部铁路、公路旅游通道,使丝绸之路和马可·波罗的南北两线相连,形成丝绸之路的环形旅游圈;开通建设黄河中上游水上旅游通道,使黄河成为真正的旅游黄金水道。这些铁路公路的建设不仅会推动西北旅游的高速发展,更会给西部大开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西北五省区景色宜人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人文历史景观,是东部沿海地区所无法比拟的。不过,西北五省区的旅游业一直未能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不尽人意。对东部沿海地区或港澳台地区的游客来说,西北五省区路途遥远,交通费用高,亦令不少人却步。如从香港至新疆首府乌鲁木齐,来回机票需六千元左右;即便从广州至乌鲁木齐,来回机票亦要四千多元。要知道,到东南亚地区旅游的团费每人不过数千元而已。针对这种实际情况,西北五省区可在旅游品种上花更多的心思。以前曾开设的“丝绸之路”专列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参加的游客层次较高,花起钱来亦会相对大方一些。
  七、多方面筹资融资
  丝绸之路在过去完成中外贸易通道职能的同时,实际上完成了东方和西方沿线各国(地区)文明的融汇交流与合作的历史责任,体现了一种开放式经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应该采取激励措施,积极鼓励和吸引国际资金、非国有资金、企业资金等进入丝绸之路合作开发项目领域。
  八、消除丝绸之路旅游合作开发的物理障碍,跨国交通仍然是制约丝绸之路旅游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1990年9月中国北疆铁路通过阿拉山口与毗邻的哈萨克斯坦友谊站接轨,标志着现代丝绸之路——第二欧亚大陆桥全线开通。这是一条东西纵向开放的贸易通道,也为欧洲旅行者乘坐“东方列车”到中国游览丝路提供了条件。只有积极开发古丝绸之路上的诸多旅游资源,丝绸之路才会成为21世纪的世界旅游热线。在国际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丝绸之路是亟待进一步开发的旅游资源。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地位和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必将引起中外旅游人士的兴趣和关注。而我国公路、铁路、航空等现代运输业的发展和第二欧亚大陆桥的开通,为丝绸之路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黄金线路提供了交通条件。
  陕西是西部的交通脊梁,整个大西部三条重要交通干线构成大字形经济骨架,这就是要启动的现代丝绸之路。作为丝绸之路起点西安的交通还需要改善的在于:
  航空线:开辟由西安国际航空港经乌鲁木齐、阿拉木图、塔什干到东欧的国际航班,向东连接北京、上海、东京、首尔,往西与欧洲航空网相连接。当前只有区域航班不能满足货运和客运的需求。
  铁路网:开通中国至中亚的第二条铁路线,即新疆喀什市到乌兹别克斯坦的安集市的铁路接轨干线,重建古丝绸之路重镇阿拉木图、比升凯克、塔什干、撒马塔等城市的便捷交通网络。
  公路线:打通古丝绸之路古城镇之间的公路交通障碍,提高公路等级。④
  在省际之间,建设具有省际旅游集散延伸功能和覆盖全陕西省的旅游线路网络。依托交通网络,整合区域旅游资源,积极培育连接河南、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四川、重庆、湖北等相邻省份的八条具有区域旅游延伸集散功能的复合型省际旅游线路。
  在陕西省境内,为了适应区域旅游消费需求,应加快建设西安——汉中——安康——西安;西安——宁陕——镇安——山阳——商南——西安;西安——柞水——商州——西安;西安——华阴——韩城——宜川——榆林——延安——西安;西安——铜川——旬邑——宝鸡——西安;安康——岚皋——镇坪——平利——安康等区域旅游精品环线,形成覆盖全省东西南北的旅游线路网络。
  九、复兴现代丝绸之路,再现大唐西市
  大唐西市是在唐长安城西市的原址上,经科学论证及精心规划设计,在严格保护文物遗址的前提下,建设、开发的一处反映汉唐盛世和国际丝路文化的重要景点,是陕西省目前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比较成功的范例之一。
  大唐西市项目涵盖了具有遗址保护和展示功能的大唐西市博物馆;大唐西市国际古玩城和陕西省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供广大消费者和中外游客游玩购物的金市广场;丝路风情街区;商务酒店以及集休闲、娱乐、餐饮、演艺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主题商业街区等旅游基础设施,功能齐全,业态丰富。
  大唐西市是国际丝路旅游线的起点和重要结点、西安旅游休闲购物系统的重要板块,在西安唐文化旅游网络中担任着重要角色。与其它旅游项目相比,大唐西市目前面临的机遇更多:一是以丝路博物馆为代表的西市遗址已进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申报阶段,二是大唐西市有着深厚的丝路文化蕴涵、完善的商业购物和旅游休闲功能,三是大唐西市未来的交通区位会非常便捷,这些是其他历史文化旅游景点所不具备的。但西安地区正在建设和规划建设的诸多旅游购物休闲街区,也使大唐西市面临同业竞争的巨大压力。为了把大唐西市打造成陕西旅游产品谱系中的精品、丝绸之路旅游的起点和国际贸易的大市场,使其发挥巨大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为此我建议:
  首先,将大唐西市纳入陕西省旅游发展近期建设规划之中,设专款立专项,研究确定其发展战略及实施措施。通过培育大唐西市项目旅游、文化资源的高价值、强带动等特性,把项目建设成能带动全省旅游群体发展的强力度、高品位、主导性的重点旅游景点,从而有力地推动全省旅游的兴旺发达。
  其次,将大唐西市纳入旅游路线网络内,对大唐西市进行重点推介。通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整合“行、游、食、住、购、娱”等要素,对大唐西市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充分加以利用,进一步延伸、扩展和完善西安旅游产业体系。
  再次,大唐西市在旅游文化的开发上,应该注重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重、显性文化资源和隐性文化资源并重、参与性旅游项目与观赏性旅游项目并重的原则,体现市井民俗和国际风情、休闲游乐和商贸购物多种功能的旅游产品系列。大唐西市博物馆是反映唐代商业文化和丝路文化的主题性博物馆,具有遗址保护与展示功能。博物馆内建有西市“十字街”遗址保护展示区,是全国首例民营资本保护国家历史文化遗产的典范。大唐西市博物馆运用了目前国际上先进的陈列展示手段,展示方法新颖,不仅是城市历史文化的展示地,也是中外游客观光旅游和体验盛唐文化、丝路文化的大课堂。如果在发展思路上予以指导和在政策上重点扶持,必将成为古都西安文化旅游的新热点。
  最后,大唐西市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历史上的大唐西市,局限于历史考古,视野应该放宽一些,可以加强欧亚合作,推动西部大开发,带动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
  作为在西市遗址上再建的以盛唐文化与丝路文化为主题的国际旅游项目,通过弘扬盛唐商业文化精髓,全方位展现大唐盛世商业盛景、市井民俗和国际风情,对于塑造西安个性鲜明的城市特色,带动陕西省旅游市场和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促进特色旅游景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④ 《中国不同群体入境游客旅游行为模式研究》,马耀蜂,《开发研究》2006年,第2期
  

长安与丝绸之路/张燕著.-西安: 西安出版社,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