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8.8 中原西域交通路线觅踪
作者:王炳华
对汉代以前华北地区与新疆联系的通路,其性质及交通状况试作如下分析。
在《史记·赵世家》中,保留了一封苏厉给赵惠文王的信。谈到“秦以三郡攻王之上党,羊肠之西,句注之南,非王有已。逾句注,斩常山而守之,三百里而通于燕,代马胡犬不东下,昆山之玉不出,此三宝者亦非王有已”。〔1〕羊肠,是太行山中的径道。句注、常山,在今山西省北部代县、恒山一带。秦在陕西,如东进,控制了句注、常山这些晋北险要处所,东面可直达于燕(河北北部)。这样,赵国所需要的西北地区良马、猎犬、昆仑玉就不能到手了。这封信,透露了一个历史消息:赵国(今山西东北部、河北西部地区)对西北地区的马、犬、玉常有所求,其路线是经过山西北部的句注、常山,而出句注、常山,即可进入河套地区;更西,可进入河西走廊。赵惠文王公元前298至前266年在位,因此,这一记录,很有力地说明了公元前3世纪初,华北平原与西北地区联系的大概路线。
战国时期,雄踞今甘肃地区的主要是月氏。上引《管子》一书中,将进入中原的玉石与月氏族联系,可见月氏当时实际控制了这条通道,也控制着这一中间贸易。
《穆天子传》所述周穆王西行路线,也是跨太行山,过雁门岭,入河套,经甘肃、青海而入新疆。这与《史记·赵世家》、《管子》中的有关记录,可以彼此呼应。
与西汉以后通西域的“丝绸之路”不同的是,这一通道只是分段运行着的路线,没有汉朝以后那样统一的规制、建设以及严密地管理、经营。如前引所见赵国与河套地区、历史文献中多见的秦与西戎(羌、氏)的联系,月氏与新疆及月氏向中原……都是关于这条通道的历史信息。
对先秦时期中原与西北、新疆地区的交往,张星烺曾有一个逻辑的推论:“鄙意秦皇以前,秦国与西域交通必繁,可无疑义。汉初执政者,皆丰、沛子弟,悉非秦人。秦国之掌故,鲜能道者,以致秦国与西域之交通事迹,史无详文也。”〔2〕这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分析,结合上述资料,确可信从。
先秦阶段中原与西域地区间实际存在的经济、交通联系,对祖国西北、中原地区的开发、建设,都曾有过积极的作用。它是人民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开拓的。古代各族人民,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古代少数民族人民,在这一事业中有过重大的历史贡献。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以畜牧业为主,逐水草而居。从河套地区进入甘、青,经河西走廊跨入新疆,实际是自然的、合理的过程,而且是并不困难的。这一历史的基础,就是张骞、甘父“凿空”的前提。
〔1〕《史记》卷34。
〔2〕《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一册,《上古时代的中外交通》,中华书局,1977年。
西域考古文存/王炳华著.-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