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司马迁祠、墓
作者:西北城市党史工作协作会联络组等
韩城是史圣司马迁的故乡,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气概著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学巨著——《史记》,树立了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史圣的祠墓雄踞于夏阳古渡的河山之阳,韩城人以崇敬的心情称其为“太史高坟”。据《水经注》载:西晋永嘉四年(310年),汉夏阳太守殷济植柏立碑,保护司马迁祠墓。一千多年来,韩城人民一直为太史高坟添砖加瓦,重修扩建,使其“祠宇堂堂,坊榜将将”。
祠墓依山而筑。过芝秀古桥,进“汉太史司马祠”木牌坊,便是石条铺列的司马古道。凹凸不平的石道印记着千余年来瞻仰者攀登的足迹。从此而上,历经九十九级,才抵山门。台阶间,一木制牌坊上书“高山仰止”,一砖砌牌坊上书“河山之阳”。登上山门回顾,但见黄河东临,梁山西枕,山环水抱,川塬如画。献殿上的联语此时最能道出游人的心声:史学传千古,神威镇一峰。
进祠院,古柏参天,花木竞秀。祠正中为献殿、寝宫。献殿为宋代建筑,殿中碑石林立,以褚遂良的“梦碑”和郭沫若的“诗碑”为最。据说,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作同州刺史时,司马迁的侍妾随清娱梦中托言:“乞一言铭墓,以垂不朽”。诸遂良遂命笔撰文。郭沫若先生的五律更写得气势磅礴,情深意切:“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寝宫中有宋塑司马迁坐像,长须飘拂,双目炯炯,刚毅凛然,抱负超凡。献殿木刻对联是对史圣精神的真实写照:“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史记照尘寰”。
寝宫后有司马迁墓,青砖裹砌,嵌有八卦砖雕,据传为元世祖忽必烈敕命建造。墓顶有一株千年古柏,苍劲盘桓,如巨掌撑天。
近年间,又将元建大禹庙、三圣庙及宋制的河渎碑搬迁到此,更扩大了司马迁祠的古建规模,增添了游览内容。
司马迁的辉煌巨著在中国文化史上,开一代文风,成为史家绝唱,而他的精神从多方面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韩城人。
司马迁祠墓文管所目前开发的特色旅游商品有郭沫若碑石拓片,韩城民间刺绣等。
丝路景观/西北城市党史工作协作会联络组等编著.-西安: 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