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路景观

虎台

作者:韩向群


  虎台,象一座沉睡千年的古堡,静静地卧在西宁城西。
  公元397年,鲜卑族秃发部落盘踞于甘肃西部、青海东部,建立了地方封建割据政权南凉,曾一度建都西平(今西宁)。南凉创建者秃发乌孤,初依附于后凉吕光。后“务农桑,修邻好”,任用汉人,吸取汉族统治阶级的经验,巩固发展了自己的势力。公元397年,自称大将军,兼并鲜卑“乙弗”、“折掘”二部,乌狐自封“西平王”,立“太初”年号,史称南凉为十六国之一。以后南凉又进兵金城(今甘肃兰州)和青海湖一带,盛极一时,国势更强,乌狐改称“武威王”。公元399年正月,南凉迁都乐都,乌孤酒醉坠伤而死,其弟利鹿孤继位,称康王,七月迁都西平。公元402年3月利鹿孤在西平病逝,其弟秃发辱擅继位,自称凉王,立虎台(原名武台)为太子。辱擅为了显示武力,征召民间役工万余人,用近三年时间筑起一座高台,并以其子“虎台”命名。辱檀调动西平、河湟羌兵3万多人,征集兵马五万多,在虎台举行盛大阅兵式。故又称虎台为“点将台”。
  《晋书》上称虎台为“方亭”。《西镇志·地理》载:“虎台共九层,高九丈八尺,极盛时曾陈兵十万检阅”。民国蔡元本《青海分土志》记:“台之四周有高墩,四于直立,相距各一百二十丈,高七八丈,亦为当时伟大的建筑”。四墩指的是花将台,上中下腊柱台(现已不存在)。明代刘敏宽在《湟中记事》,清代李焕章在《虎台怀古》、民国时基生兰在《怀古》中均对其倍加赞赏。“虎台”被后人称为古湟中八景之一。
  为了保护这一历史遗迹,青海省人民政府确定其为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城市规划,拟在虎台修建占地68.4亩的公园,内设仿古庭院、展览室,陈列文物藏品,使参观者既增加历史知识,又能登台感受“虎台”古风。
  

丝路景观/西北城市党史工作协作会联络组等编著.-西安: 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