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果子沟
作者:西北城市党史工作协作会联络组等
果子沟又名塔勒奇沟,它雄踞于天山西部的关隘之中,为进入伊犁谷地的咽喉,自古以其位置险要而见称。据说在元代以前,果子沟还是一个不通轮轳的古牧道。南宋末年,成吉思汗挥兵四路西征时,为了加快进军步伐,二太子察合台率部在果子沟境内“凿石理道,刊木为四十八桥”,终于凿通了果子沟天险。这在当时不仅为成吉思汗在军事上夺取胜利作出了贡献,更重要的是打开了中原通向伊犁河流域的孔道,为古丝绸之路新北道开辟了一条途径。当果子沟天险未凿通之前,古丝绸之路北道是由现在的塔城和博尔塔拉境内进入楚河流域的碎叶等地。之后,中西商旅和友好使节,就取果子沟这条大道。其后,元、清两代政府都在果子沟驻军把守,并设驿站为过往官兵、商旅效劳。特别是清代乾隆皇帝平定了盘距伊犁河流域的准噶尔贵族的叛乱,把新疆的政治、军事中心设置于伊犁河畔的惠远城,建立了伊犁将军府以统辖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天山南北广大地区之后,清政府又在这条沟谷中设立了头台、二台两座驿站,负责传递朝庭政令和边防军情。自此,果子沟更是车马喧闹,显示了地理上的重要地位。
由于果子沟地扼交通要冲,古代一些政治家、旅行家留连于谷中山水,写下不少赞美的诗文。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中描绘道:“左右峰峦峭拔,松桦阴森,高逾百尺,自巅及麓,何啻万株。众流入峡,奔腾汹涌,曲折弯环可六七十里。”清林则徐“荷戈万里”行经果子沟,也在日记中留下“峰回路转”的记趣,称其“天然画景……步步引人入胜”。清洪亮吉过此,更有诗吟咏:“看山不厌马蹄遥,笠影都从云外飘,一道惊流直如箭,东西二十七飞桥。”这些令人神往的风光,今日依然历历在目。
果子沟景物丰富多彩,特别是夏末秋初时节,山上山下可以同时看到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谷底山花烂漫,蜂飞蝶舞,这是阳春的气象;山峦松塔如墨,林涛千层,这是夏天的景致;山坡上野果正熟,满目橙黄灿烂,这是金秋的画面;那远山皑皑冰雪,和近处的苍松翠柏,相映增辉,这又是北国冬季的风光。
果子沟不仅是“奇绝仙境”般的天山风景区,还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整个沟谷长满了野生的塞维氏苹果和山杏、核桃。“果子沟”之名,即由此而来。据考察,果子沟还生长着成百种中药材,如党参、当归、贝母、独活、秦艽、佩兰、山大黄、赤芍、坚牡丹(即白芍)等。有的沟内,野牡丹密株连片达三、四亩。在这些野牡丹的根下,长出一种叫冬虫夏草的黑蘑菇,仅有火柴头那样大,是稀有的名贵药材,具有扶元益气、滋肾补脑、明目提神、活血健脾的功能。果子沟还蕴藏有丰富的石灰岩和粗质的磨刀石、桦木和松木资源相当可观。在密密的山林里,出没着许多野兔、狐狸、狼、熊、野猪、马鹿等走兽,俨然一个环境优雅的天然动物园。
丝路景观/西北城市党史工作协作会联络组等编著.-西安: 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