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美从丑中生——浅谈饰演丑角对美的感受


  丑和美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具有与美相反的内涵属性。它的根源和内在因素是恶,当恶显现为形象时,就是丑。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丑是人们认为不应该如此的生活,背离的生活。然而,我们用美学观点来看,丑可以陪衬出美,使人们在审美感受中激发爱美憎丑的情感。丑和美是相依而存在的,是对立统一的,在任何事物中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丑角作为戏曲剧种中的一个行当,他在舞台上的活动空间非常宽阔。拿秦腔剧目来说,不仅本戏中每本都离不开丑角,而且由丑角担纲的折子戏犹如繁星,一出场就深受观众的喜爱。丑角之所以能征服观众,在于大众化而贴近生活,服饰朴而不华,脸部化妆像豆腐干,念白说板朗朗上口,绕口令如竹筒倒豆,合韵合辙,富有情趣,耐人寻味,别有一番滋味。
  丑行角色不分年龄大小,在剧中扮演的角色包罗万象,千姿百态。我在《考文》中饰演的方元、《教学》中饰演的何为贵、《十五贯》中饰演的娄阿鼠、《忠保国》中饰演的赵飞、《杨三小》中饰演的杨三小、《拾黄金》中饰演的金串串、《周仁回府》中饰演的奉承东等形象,先后分别获得中国秦腔艺术节表演一等奖,陕西省《中城之星》小戏大赛表演一等奖;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迎春花》大赛表演一等奖;陕西电视台《汇丰杯》戏曲小品一等奖;文化部小品大赛《金狮奖》银奖和“文华新节目”奖;陕西省丑角艺术选拔大赛表演一等奖。
  在第二届“中国滨州·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上,我主演了秦腔新编古装小戏《二娃审案》。《二娃审案》的故事情节是:县官二娃,刚上任第三天,就接到一桩棘手的案子。在亲情和法律之间,二娃坚守了真理与正义。
  幕起,堂鼓被告状者击得咚咚大响,衙役急上,肃立两边。胡二娃官帽歪戴,官衣不整,手提一只朝靴,惊慌狼狈出场亮相。这一亮相的表演动作,给观众的是“寓庄于谐、丑而不俗”的美感。
  再看,傅仁、龙福二人公堂对簿时,胡二娃对舅父傅仁的态度,是包庇?是秉公?在查实事件真相时,二娃对傅仁念白:“就说你的肠子咋*(左口右外)短的。你见别人烟囱冒烟,就想给烟囱塞一摞嗒麦苋。你见穷汉喝碗稀饭,就想把人家碗掀个底朝天。龙福父子开荒种瓜你的心眼实在太瞎,既想霸占西瓜,还要欺负人家,竟将五亩西瓜砸了个稀里哗啦。遍地都是西瓜牙牙,还打伤人家娃娃。你说我下打你,再打谁家?!”……[双捶]唱:“平日你只知逞恶霸,就是不知有王法,四十板定要打,老舅,不然要法弄啥吗?”从县官胡二娃的表演程式看,是“完善的外形”,是“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从念白到唱词看,二娃把“法”摆在至高无尚的位置,摒弃私情,秉公理断。从这一点出发,带着一种更新鲜更敏锐的感受朝着美而上升。正是这个原因,这出古装小戏在第二届中国滨州·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上获得了剧目金奖和个人优秀表演奖。
  在丑角的表演中,制造强烈的艺术反差是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法。我们知道,生活小的丑和美,不是彼此绝缘而孤立,而是互相对立的。化丑为美,经常是在激浊扬清、毁恶誉善、贬丑褒美的强烈对比中进行的。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我始终不渝地按照高尔基所教导的那样:“那些给人好感的东西,我做得更好,我不喜欢的,我也不怕把它们丑陋雕得更加丑陋。”这样,丑角的表演便脱俗而富有雅气,表现的人物性格令人折服,耐人寻味。
  同时,多年的戏曲舞台实践,我感到扮演丑角的演员必须从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身份和性格出发,还要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和判断,注入现代意识,呈现出贴近生活的时代感,使其具有幽默味厚,喜剧色彩浓,表演灵活等特点,才能创造出各式各样,各具特色,各有个性的丑角艺术形象。无论是大丑、小丑、老丑、武丑、袍带丑、方巾丑只要脱去粗俗、庸俗、鄙俗、媚俗等的低俗表演,他的喜剧“笑果”,必然是由衷的、高品位的。这种表演令人心驰神往,引发的美感是和王维的“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的清澄灵净的意境引起人们的快适感一样,美味无穷,久久难于忘怀。
  “三四步走尽天下,五六人千军万马”的戏曲舞台,是戏曲演员施展艺术才能的广阔天地,在这里塑造出一个完美的艺术形象,才能展现出丑角演员夺人的光彩。从美学观点看,丑角戏属于喜剧范畴,它本身含有滑稽和幽默,它的特征就是与美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类似喜剧的混合物。千变万化的丑角艺术形象,使人们从其内涵中看到历史和人类的阴暗一面,引起巨大的震动,同时从外延特定的技艺和技巧的运用,领略到惊人的艺术魔力,获得一种满足感。
  我在理论上认识了丑角的美,在实际行动中实践了丑角的美,但使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还有很大的距离。提高文化素质,练好戏曲基本功,汲取前辈丑角艺术的精华,撷取姊妹剧种的长处,做到“师古而不复古,兼学而不照搬,吸纳借鉴,融会贯通,创全新之自我”。在艺无止境的征途上奋勇拼搏,把丑的美提升到高品位,“不俗不丑,意从容”。
  美哉,丑美也!
  出处:当代戏剧. 2004年/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200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