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名家 > 表演艺术家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郭明霞


  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郭明霞、女、汉族、(1938----1995)陕西高陵人,以演悲戏、苦戏的青衣见长。十四岁学艺,十五岁正式登台演出。 
  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为使秦腔传统唱腔和发声更加优美动听,她刻苦钻研,大胆创新。以独具一格的“弹颤音”发声方法进行演唱。逐步形成抒情、饱满、激情的艺术风格,被观众誉为郭派。 
  唱是戏曲艺术刻画人物、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示主题的重要手段。郭明霞在继承传统戏曲演唱的同时,很注意发声的科学,为了让唱腔更加优美动听,她大胆地探索,将歌剧演员的发声技巧借鉴到秦腔音乐中,并在扮演秦香莲一角的唱腔中加以实践应用。在1956年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期间,一些人听不惯她的唱腔,说:“这是洋嗓子在糟蹋秦腔。”听了这些话,郭明霞并不灰心,一面向秦腔老前辈求教,使自己的唱腔保持秦腔韵味,一面向西安音乐学院、陕西省歌舞剧院的声乐老师学习,摸索比较科学的演唱方法。勇敢探索、大胆实践,终于形成了高昂浑厚、音域宽阔、行腔抑扬顿挫、吐字清楚、声情并茂、朴实深沉的演唱风格.由于她掌握了科学的演唱方法,所以嗓音圆润耐久。如她扮演秦香莲,从头到尾,嗓音总是那么洪亮而没有疲惫的感觉。为了更好地用唱来表现秦香莲这一勤劳、善良、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劳动妇女的个性特点和被忘恩负义的陈世美抛弃后的复杂心情,她对每段唱词都进行了研究处理,如见皇姑唱到“观罢她来把我看”时,改变了原拖腔的平淡,音乐形象不鲜明的唱法,而采用高音唱出“观罢她来”后,“把我看”则用低音的拖腔送出,接着用高昂的唱腔送出“我和那讨饭的乞儿都一般”,从强弱对比的音乐旋律中表现了人物的悲愤心情。唱“我夫妻结发十五载”一句时,改变了过去的传统唱法,“载”字加上了一个断续的拖腔,进一步烘托出秦香莲藐视皇姑的无畏精神。因此,每唱到这里,观众都为之叫好,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近五十年的艺术实践中,郭明霞演出了《铡美案》、《五典坡》、《四贤册》、《秦楼案》、《法门寺》、《屈原》、《女皇与公主》、《清风亭》、《江姐》、《党的女儿》等八十多个剧目。《四贤册》、《女皇与公主》被电视台录制成电视戏曲艺术片。1956年参加陕西省第一界戏剧广观摩演出获演员二等奖。1987年参加陕西省首届艺术获表演一等奖。郭明霞个人专略先后被收入《世界华人艺术界名人录》、《中国科学人、中国专家人才库》、《陕西省文化艺术名人录》等书。虽然她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精湛的郭派艺术却源源流长,永远留在了观众的心中。

您是第 位访客!